[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土壤修复釜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3971.1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东;刘臣炜;苏良胡;赵志强;张龙江;蔡金傍;陈梅;晏井春;王鹏桢;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2C13/02;B02C13/284;F16F15/04;B01F27/90;B01F27/8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土壤 修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土壤修复釜,包括支撑面板和减振底板,支撑面板上设置有土壤修复釜腔,土壤修复釜腔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设有分离室,分离室下侧设有弹性滤网,弹性滤网右侧设有分离出口,支撑面板底部设有搅拌电机,土壤修复釜腔下方左右各设有吸附腔,吸附腔包裹左右两侧的电极块,土壤修复釜腔下方内壁设有测样模块,测样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药剂混合装置,药剂混合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水泵,支撑面板下方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安装有减振装置,支撑柱底部安装有减振底板。本发明可以方便进行内部观察,提供一种具有筛选大块杂物、自动测验、自动配剂、自动喷洒功能的土壤修复设备,使用方便设计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的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土壤修复釜。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作为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各种污水、污泥及有机废弃物的不当处置,有害物质的事故性排放及各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长期积累等。土壤污染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次污染,通过饮用水或土壤—植物系统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及人类健康。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
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
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
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现有技术中,土壤修复釜虽然能用于进行修复液修复土壤,但土壤中含有大块石头等其他杂物不能过滤,还有土壤中的铁粉等,现在使用的土壤修复釜更应节省人力,更加简单便捷的操作,而且土壤修复釜在运行中受到冲击力较大,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土壤修复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土壤修复釜,包括支撑面板和减振底板,所述支撑面板上设置有土壤修复釜腔,所述土壤修复釜腔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方设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左侧外壁安装有分离电机,所述分离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均匀旋转叶,所述旋转叶上设有均匀的凸起,所述分离室下侧设有弹性滤网,所述弹性滤网通过弹性连接件固定在土壤修复釜腔内壁,所述弹性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弹性元件上,所述弹性元件固定安装在震动装置上,所述弹性滤网右侧设有分离出口,所述弹性滤网下方左右各设置有喷头,所述支撑面板底部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旋转叶,所述搅拌轴上的旋转叶设有凸起,所述土壤修复釜腔下方左右各设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包裹左右两侧的电极块,所述吸附腔包括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冲刷管相连通,所述土壤修复釜腔下方内壁设有测样模块,所述测样模块为环状重金属分析仪,所述测样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药剂混合装置,所述药剂混合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水泵,所述土壤修复釜腔下方设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连接落料口,所述支撑面板下方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能够于导轨上滑动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所述压板的端部设有能够与导轨配合实现其自身于导轨上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一压板的端部延伸出所述套筒外部且向下连接有缓冲油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部连接一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将油缸内部分为上、下两个互相独立的密闭空间,所述支撑柱下方安装有减振底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连接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上设有投料装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装置下侧内壁安装有透明面板,所述透明面板铰接在土壤修复釜腔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3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