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7988.4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0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彰夫;砥川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H02K11/00;H02K11/33;H02P27/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驱动 装置 | ||
一种负载驱动装置的控制器的板,包括设置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及内部的布线层,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接地层。每个布线层被划分为在其中设置驱动电路的第一区域;在其中设置控制电路的第二区域。包括用于电连接到每个布线层的布线图案的电路的第一接地图案的第一接地层被划分为:第三区域,其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且在其中设置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的用于电力系统的第一接地图案,以及第四区域,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叠,且在其中设置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的用于控制系统的第一接地图案。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7年10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20779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负载驱动装置的结构,其中电动机和控制器彼此集成在一起。
背景技术
例如,如JP-A-2015-60756和JP-A-2016-34202中所公开的,安装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上的电动转向系统包括负载驱动装置,其中,用于辅助方向盘的转向操作的电动机和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器彼此集成在一起。与电动机集成的负载驱动装置包括:板,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和控制电动机的电路以及电子部件;输入/输出连接器,外部装置通过其从板输入或向板输出电力或信号,以及容纳电动机和板的外壳。
电动机包括线圈、用于向线圈供应电流的电动机端子、以及通过向线圈供应电流而旋转的转子。根据JP-A-2015-60756和JP-A-2016-34202中公开的负载驱动装置,电动机并入外壳中,使得电动机端子和转子的轴在电动机的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凸出。框架(壳体)连接到外壳,且板固定到框架。盖附接到框架以覆盖板。
根据JP-A-2015-60756,负载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板,其安装有驱动电路,用于通过向线圈供应电流来驱动电动机;以及第二板,其安装有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驱动的控制电路。第一板和第二板通过诸如汇流条的外部连接端子彼此电连接。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的一个端部分连接到线圈,电动机端子的另一个端部分通过穿透框架电连接到板。
附带地,除了诸如发动机的驱动系统之外,各种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上。为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和小型化,相应的电子装置也需要小型化。电动机和控制器在电动转向系统中相互集成。因此,车辆内部的电动转向系统的占用空间减小到一定程度。然而,即使在集成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况下,车辆也需要进一步小型化。控制器包括具有高发热量的发热电子部件,例如半导体开关元件。发热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控制器中发生故障或失效。因此,需要采取对策来辐射由发热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
因此,根据JP-A-2015-60756和JP-A-2016-34202,框架(壳体)在电动机的轴向方向上连接到外壳的一侧,并且板固定到金属框架和盖,使得板垂直于电动机的轴向方向。板形成为具有与电动机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以这种方式,配置用于驱动和控制电动机的电路的电子部件安装在板和电动机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重叠的区域上。外形大于其它电子部件的输入/输出连接器安装在板和电动机在轴向方向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根据JP-A-2016-34202,仅提供一个板,并且用于电动机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安装在该板上。此外,导热率如下得到改善。框架用作散热器,并且绝缘热辐射材料设置在安装在板的后表面上的电子部件和框架之间。
发明内容
根据如上所述的负载驱动装置,在用于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和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驱动的控制电路设置在一个板上的情况下,由于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中产生的信号的噪声,装置可能会发生故障。
多个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上。因此,从包含在每个电子装置中的电路产生电磁波,从而导致电磁波可能产生电磁波噪声的可能性,这一电磁波噪声不利地影响其它电子装置遭受故障和失效。因此,负载驱动装置需要对从其中包含的电路所产生的电磁波噪声或由其它外部装置产生的电磁波噪声具有抵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7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