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身结构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8182.7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雨;张成;于铁丰;秦乐;王洪利;程海东;王波;白云岭;刘运飞;程铭;李硕;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玮;李建新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身 结构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身结构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部件包括:内板,所述内板由第一材料制成;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加强板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外板,所述外板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所述外板覆盖于所述加强板之上并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加强板连接。本申请涉及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提供了连接牢固的连接方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车身结构的部件及该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同时对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实现车身轻量化,钢板、铝合金板等材料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车身结构中的关键结构如B柱,为了尽可能提高B柱的安全性,兼顾轻量化,B柱需采用钢板与铝合金板的混合设计。
车身结构在材料上的混合设计为车身结构的力学性能带来不小的挑战。由于钢与铝物理性质差异,导致钢、铝连接难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果将钢和铝焊接,焊接后形成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焊接接头性能。另一方面,如果不用焊接工艺而用其他方式连接铝合金板和钢板,会因为所采用的钢板的强度太大,影响铝合金板和钢板之间的连接质量,难以实现稳定的连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具有不同材料的混合车身结构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由第一材料制成;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加强板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
外板,所述外板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所述外板覆盖于所述加强板之上并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钢,所述第二材料为铝合金。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加强板的抗拉强度高于所述内板的抗拉强度。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加强板为热成型钢板;所述内板为高强度钢板。
在上述部件中,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粘合剂。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连接件为铆钉,多个所述铆钉通过自冲铆接工艺将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内板之间设置多个焊接位置,在所述多个焊接位置上,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内板通过电阻点焊工艺彼此连接。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铆钉冲入的铆接位置与所述焊接位置彼此间隔布置。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部件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平坦的连接部,所述铆接位置和所述焊接位置布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铆接位置与所述焊接位置彼此之间等间距设置。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间距的范围在50-60mm内。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锚钉的长度设置成当所述锚钉冲入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后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互锁。
在上述部件中,所述部件用于A柱、B柱、或C柱。
本申请涉及的另一个方面是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车身结构的部件的方法,包括:提供内板,所述内板由第一材料制成;提供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提供外板,所述外板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其中,将所述内板和所述加强板焊接在一起;并且通过连接件将所述外板与经焊接的所述加强板连接。
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外板和经焊接的所述加强板连接之前,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涂覆粘合剂。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材料为钢,所述第二材料为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未经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8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