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砼双T板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8109.8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1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付殿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B28B11/24;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砼双T板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双T板承重能力小,跨度受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砼双T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平整场地;制作自撑式整体模具并安装;模具安装完成后,在模具上安装预埋件、钢绞线和翼板分布钢筋;钢绞线分步骤张拉,拉张完毕后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蒸汽循环加热养护;养护完毕后进行放张工作,放张结束后用龙门吊吊起双T板,放置在垫梁上。本发明采用整体式的模具操作简便并且分四个阶段对双T板进行蒸汽养护,使得双T板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高跨度,为超大跨度厂房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整体脱模后的双T板承载能力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砼双T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双T板在各国发展非常迅速,60年代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加拿大、 联邦德国、芬兰、英国、日本、波兰、罗马尼亚等国也都先后采用双T板。我国研制和生产预应力双T板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后随着大跨度构件施工技术的进步,双T板得以普及 和推广。但国内目前制定的国标图集《06SG432》适用于跨度<24m的预应力双T板,江苏 省标图集《苏G/T12—2005》适用于跨度<30m的预应力双T板,没有适用于生产超过30m 跨度的双T板参照标准。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掀起“建筑工业化的浪潮”。装配式钢筋混凝 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 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 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 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 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 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 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现有的T型板存在承重能 力小、跨度受限、整体性差等限制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现有T型板的制作方法进行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08254.9,公开日为2017 年1月18日,该专利公开了承重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施工方法,包括:提供双T板模板结 构,包括内设有双T型浇筑通道的定型模板骨架和封闭于双T型浇筑通道两端的两个肋梁端 模板,肋梁端模板包括水平肋压板、支撑于水平肋压板底部的两个竖直肋连接板、以及可拆 卸连接于竖直肋连接板底部的定位板,定位板上开设有供穿设钢筋的复数个张拉孔;对双T 板模板结构长线布置,在双T板模板结构的两端设置张拉台座;将钢筋穿过定位板上的张拉 孔,布置钢筋网片及预埋件;对钢筋进行预应力张拉;钢筋的预应力达到强度要求后,在双 T型浇筑通道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完毕后,对钢筋进 行放张,放张后拆除双T板模板结构,制作完成双T板。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制作双T板的模具为组合式,安装较为麻烦,并且该专利中对混凝土的养护描述很粗略,整体T形 板承重能力小,跨度有限。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163687.5,公开日为2017年6月30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装 配整体式预应力双T楼板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柱体构件,支设于支撑面或 下一楼层的柱体构件上;搭设于所述柱体构件之上的横梁构件和纵梁构件,所述横梁构件和 所述纵梁构件与所述柱体构件的顶部连接固定,并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纵梁构件的侧部沿长 度方向设有凸榫;铺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纵梁构件之上的双T楼板,包括楼面板和垂直设于 所述楼面板底部的两个翼缘板,所述翼缘板的端部形成有适配所述凸榫的凹槽,所述翼缘板 通过所述凹槽搭设于所述纵梁构件的凸榫上。双T楼板与纵梁通过凸榫和凹槽相配合的结构 拼装安装,有效减小框架横梁截面高度,解决了现有双T楼板使用中存在的框架横梁截面过 高、施工造价大的问题。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较为复杂,且该双T板承载能力有限, 跨度范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