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8462.6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业韡;张宇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近传感器 投饲机 料仓 补料装置 控制系统 传动轮 自动补料系统 重力传感器 刹车装置 室内养殖 直流电机 电动阀 轨道式 补料 导轨 小车 料仓内部 料仓下部 信号连接 养殖车间 应激反应 出料口 落料口 轨道 自带 鱼类 养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养殖车间顶部固定设有导轨,轨道上安装传动轮,传动轮与直流电机连接;传动轮下部与补料装置连接;补料装置包括多个紧邻的料仓,料仓内部设有料仓重力传感器,料仓底部设有电动阀;多个料仓下部还设有集中落料口;导轨的位置确保补料位置的出料口为投饲机料仓的正上方;每个投饲机顶部的轨道附近安装接近传感器;补料装置自带控制系统和刹车装置,控制系统与重力传感器、直流电机、电动阀、接近传感器信号连接;每个接近传感器设定不同的编码,当小车运行到指定接近传感器位置时,控制系统接收信号使小车启动刹车装置。本发明实现自动补料,避免养殖中的鱼类产生应激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投饲机补料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属于水产养殖投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水产福利养殖的理念,结合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环境可控性高的突出特点,投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工厂内的自动投饲机一般是通过人工补料,既消耗人力,自动化程度不高,又容易使养殖中的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产养殖工厂内的自动投饲机通过人工补料,消耗人力,自动化程度低,还容易使养殖中的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包括导轨9、传动轮10、直流电机12、补料装置、投饲机;养殖车间顶部固定设有导轨9,轨道上安装传动轮10,传动轮10与直流电机12连接;所述传动轮10下部与补料装置连接;所述补料装置包括多个紧邻的料仓6,料仓6内部设有料仓重力传感器3,料仓6底部设有电动阀2;多个料仓6下部还设有集中落料口;导轨9的位置确保补料位置的出料口为投饲机料仓的正上方;每个投饲机顶部的轨道附近安装接近传感器;所述补料装置自带控制系统和刹车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与重力传感器3、直流电机12、电动阀2、接近传感器8信号连接;在每个投饲机15顶部的轨道附近安装接近传感器8,每个接近传感器8设定不同的编码,当补料装置运行到指定接近传感器8位置时发出信号使补料装置停止并启动刹车装置,使补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投饲机料仓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集中落料口部位设有搅拌装置1。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设在控制箱13内,所述控制箱13固定在料仓6 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6侧壁上还设有蓄电池4,所述蓄电池4与直流电机 12连接。
进一步的,料仓6数量为4个,呈阵列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重力传感器3用于当次料仓内饲料的量不足以补给投饲机时,自动回补给点进行补充。
更进一步的,传动轮10使用橡胶轮以减少运动时的声响,从而避免影响鱼类生长。
一种上述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的工作方法,当控制系统接收到投饲机料仓内饲料不足的信息时,发布命令给补料装置;当补料装置的料仓重力传感器3感应到料仓内的料的量能满足此次补给时,补料装置启动直流电机,沿导轨运行;其顶部的定位装置经过轨道上的各个接近传感器,当到达指定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出信息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命令电机停止,并启动刹车装置帮助补给装置停止在投饲机料仓的正上方;投饲机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开启投饲机箱盖14,补料装置自动选择需要补给的料的种类,开启对应料仓的电动阀2,进行补料;当投饲机重量传感器16测得的数值达到或超过需要的饲料量时,通过控制系统关闭补料装置的电动阀2,并关闭投饲机箱盖14;然后补给装置启动电机进行下一次补给,或回到待机位置;当料仓重力传感器3感应到料仓内饲料的量不足以补给投饲机时,自动回补给点进行补充;整个轨道式室内养殖投饲机自动补料系统使用远程控制,无线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