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6448.0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川;邓宗全;韩建超;赖小明;殷参;曾婷;胡炯锋;全齐全;唐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削 采样 吹送 样式 小行星 表面 | ||
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属于小行星探测采样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缺少导向作用,使得所采样品的运动轨迹不易控制,并且采样器功耗大的问题。气瓶、进尺机构以及返回舱分别固定在探测器主体上,采样机构与样品容器通过送样管道连通,罩体的顶部与送样管道连通,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对应通过两个电机座固定在罩体内,两个盘刀对应同轴固接在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上,若干上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上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若干下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下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每个喷嘴分别通过气压管与气瓶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属于小行星探测采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探测小行星并获取其表面星壤样品,有助于研究小行星的物质组成,对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和开发太空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行星按其组成的物质分类,有碳质小行星、硅质小行星及金属质小行星,其岩石的硬度不同。受太空风化作用的影响,小行星表面形貌复杂,岩石的形态各异、粒径大小不一,因此采样器需具有对不同星壤的适应能力。现有技术中因小行星表面为微引力环境,采样过程中,样品的运动轨迹不易控制,采样器缺少一定的导向功能。此外,现有的采样器功耗大,而在太空能量供给有限,不便于星壤的采集。目前,有采样任务的小行星探测器并返回地球的有日本的隼鸟1号,其采样器原理是内部发射一个金属球使小行星表面星壤溅起,使用喇叭状的取样装置收集样品,但由于装置失效,未能按计划完成采样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缺少导向作用,使得所采样品的运动轨迹不易控制,并且采样器功耗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它包括探测器主体以及支撑探测器主体的机械臂,它还包括送样管道、气瓶、进尺机构、采样机构、返回舱以及样品容器,气瓶、进尺机构以及返回舱分别固定在探测器主体上,所述样品容器设置在返回舱内,采样机构与样品容器通过送样管道连通,进尺机构通过送样管道带动采样机构实现直线进给运动,所述采样机构包括罩体、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两个盘刀、两个电机座、若干上喷嘴、若干下喷嘴以及若干气压管,罩体的顶部与送样管道连通,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对应通过两个电机座固定在罩体内,两个盘刀对应同轴固接在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上,若干上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上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若干下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下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每个喷嘴分别通过气压管与气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尺机构包括机架、进尺电机、齿轮、齿条及若干滚轮,所述机架固定在探测器主体上,若干滚轮设置在送样管道的两侧且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进尺电机水平固接在机架上,且齿轮同轴固接在进尺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沿送样管道长度方向固接在送样管道的侧壁上,齿轮与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滚轮的数量至少为四个,且两两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送样管道包括送样软管和送样刚管,其中送样刚管与样品容器通过送样软管连通,送样刚管上远离送样软管的一端与罩体连通,若干滚轮设置在送样刚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盘刀关于送样管道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旋转方向为向内相对旋转。
进一步地,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它还包括分流阀,所述分流阀固接在送样管道上,分流阀与气瓶之间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分流阀与若干上喷嘴及若干下喷嘴之间各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
进一步地,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它还包括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的两个分流阀,两个所述分流阀分别固接在送样管道及罩体上,其中一个分流阀与气瓶之间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且该一个分流阀与若干上喷嘴之间各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另一个分流阀与若干下喷嘴之间各通过一根气压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6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