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2318.8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杰;郑四发;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侧窗风振 噪声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汽车包括前侧窗、后侧窗、位于所述前侧窗和所述后侧窗之间的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B柱的高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B柱上的涡流发生器,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均能够升降地设置在所述B柱上,且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的升降能够独立控制;当所述降噪装置工作时,部分或全部所述涡流发生器从所述B柱上升起并凸出于所述B柱的表面;当所述降噪装置不工作时,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均降下,所述涡流发生器的表面与所述B柱的表面相齐平,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呈翼型,并呈扁平状,所述涡流发生器具有顿部和尖部,所述顿部朝向汽车车头方向,所述尖部朝向汽车车尾方向,各所述涡流发生器的翼型结构的展弦比不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涡流发生器的翼型结构的中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包括靠近所述前侧窗的上游段和靠近所述后侧窗的下游段,各所述涡流发生器均设置在所述下游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涡流发生器沿所述B柱的高度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监测汽车车速的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后侧窗的玻璃位置的第二监测装置和用于驱动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一种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装置,所述控制方法为:所述降噪装置工作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各自独立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汽车车速的基准值,当所述第一监测装置监测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或汽车的车速小于所述基准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涡流发生器保持降下的状态;当所述第一监测装置监测到汽车的车速大于所述基准值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监测装置监测的所述后侧窗的玻璃位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侧窗风振噪声降噪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监测装置监测到所述后侧窗的玻璃关闭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不动作,各所述涡流发生器不升起;当所述第二监测装置监测到所述后侧窗的玻璃部分开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使玻璃开启部分对应范围内的所述涡流发生器升起,其他部位的所述涡流发生器仍保持降下的状态;当所述第二监测装置监测到所述后侧窗的玻璃完全开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使各个所述涡流发生器全部升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3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翻转前窗的驾驶室及挖掘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遮光帘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