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8212.9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8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06 | 分类号: | B24D3/06;B24D3/10;B24D5/14;B24D18/00;C22C26/00;C22C9/02;C22C9/00;C22C30/02;C22C30/04;C22C32/00;C22C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赵赛;蔡碧慧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块 金刚石 磨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及其制作方法,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包括基体和金刚石刀头,金刚石刀头由包覆在基体圆端面的A区块内磨轮层、包覆在A区块内磨轮层外壁的B区块磨轮层以及包覆在B区块磨轮层外壁的A区块外磨轮层组成;A区块内磨轮层和A区块外磨轮层均由A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B区块磨轮层由B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A区块与B区块调整配方,使得B区工作层磨损速率大于A区工作层,从而在环形刀头面中间形成浅凹槽,增加了快速散热和快速排屑通道,提高了磨边轮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磨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金刚石磨具是用圆形刚性基体及含金刚石的金属刀头构成的切割工具,具有硬度高、切割方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大理石、花岗岩、马路、耐火材料、沥青、瓷砖、玻璃等硬脆质材料的深加工。不断提高金刚石锯片的切削效率、降低切割材料的损耗、增加锯片的使用寿命,是市场与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
受工艺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金刚石磨具只有一种工作层。为提高产品的综合使用性能,工具厂家制备出多环结构金刚石磨边轮,通过逐个焊接刀头的方法在同一个钢基体上焊接加工出同心的内层磨轮和外层磨轮,使用效果有明显改善,但刀头热压及焊接过程耗时长,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本发明通过A区块与B区块调整配方,使得B区工作层磨损速率大于A区工作层,从而在环形刀头面中间形成浅凹槽。凹槽的出现,相当于给工作状态中的金刚石磨边轮增加了快速散热和快速排屑通道,提高了磨边轮的使用稳定性。A区块与B区块调整配方也使磨削特性可自由调控,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区块的协同作用,满足市场新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多区块金刚石模具的制作方法一次热压成型,实现整体烧结,不需要焊接工序,大大简化了制造流程。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包括基体和金刚石刀头,所述金刚石刀头由包覆在基体圆端面的A区块内磨轮层、包覆在A区块内磨轮层外壁的B区块磨轮层以及包覆在B区块磨轮层外壁的A区块外磨轮层组成;
所述A区块内磨轮层和A区块外磨轮层均由A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所述A区块结合剂粉料如下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45~70份的铜粉、5~15份的铁粉、5~8份的钴粉、5~8份的碳化钨粉、10~16份的锡粉;所述金刚石的加入量为金刚石工业浓度的25-40%;所述金刚石工业浓度为每立方厘米金刚石刀头内含0.88g金刚石,该金刚石工业浓度为100%;
所述B区块磨轮层由B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所述B区块结合剂粉料如下重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45~70份的铜粉、5~15份的铁粉、5~8份的钴粉、5~8份的碳化钨粉、10~16份的锡粉、5~8份的造孔剂;所述金刚石的加入量为金刚石工业浓度的25-40%;所述金刚石工业浓度为每立方厘米金刚石刀头内含0.88g金刚石,该金刚石工业浓度为100%。
进一步地,所述造孔剂选自石墨或氧化铝空心球。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区块金刚石磨具的制作方法,该多区块金刚石磨具包括基体和金刚石刀头,所述金刚石刀头由包覆在基体圆端面的A区块内磨轮层、包覆在A区块内磨轮层外壁的B区块磨轮层以及包覆在B区块磨轮层外壁的A区块外磨轮层组成;A区块内磨轮层和A区块外磨轮层均采用A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B区块磨轮层采用B区块结合剂粉料与金刚石混合制备而成;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混料的步骤:按配方量称取A区块结合剂和金刚石,加入有机溶剂,经超声分散配成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8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