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9925.7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玉;黄光文;罗远强;田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52;H01M10/659;H01M10/6572;H01M10/6551;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支路 电池模组 热管理装置 温度传感器 高效节能 冷热两用 温控装置 相变材料 控制器 均温板 开关门 翅片 电池 穿过 半导体制冷片 底面贴合 电路连接 风冷散热 开度调节 快速吸收 连通设置 强化散热 相邻电池 续航能力 上端 均温性 穿接 上盖 水冷 下端 填充 节能 | ||
1.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包括控制器、外壳(1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的用于行列式放置电池(1)的箱体(4)、用于检测电池 (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相邻电池(1)的各间隙中设置有若干热管支路(61),所述热管支路(61)的下端穿过所述箱体(4)底部并连通设置有底部吸液芯层(602)的空心均温板(6),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温板(6)的内腔中均匀间隔地支撑设置有若干支撑柱(601),所述热管支路(61)内的吸液芯(611)贴合管壁设置且所述吸液芯(611)的底端与所述均温板(6)内的底部吸液芯层(602)相连接;所述均温板(6)的底面紧密贴合地设置有冷热两用温控装置;所述箱体(4)内还填充设置有相变材料(3),所述热管支路(61)的上端穿过所述箱体(4) 的上盖(2)并依次穿插有若干翅片(9),所述外壳(10)上相对翅片(9)的位置设置有开度调节的开关门(11),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开关门(11)、冷热两用温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前、后侧面相对翅片(9)的位置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开关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11)的开度调节时沿所述外壳(10)前、后侧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9)的指向与进风方向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3)上呈行列式分布的设置有若干容纳电池(1)的固态电池位(301),行列式分布的各固态电池位(301)交汇处设置有用容纳热管支路(61)的固态热管位(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两用温控装置包括水冷板(4)和加热块(5),所述水冷板(4)和加热块(5)紧密贴合在所述均温板(6)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两用温控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的一面紧密贴合在所述均温板(6)的底面,相对的另一面紧贴地设置有TEC翅片(13),其第一输电端(120)和第二输电端(121)通过控制电路连接外部储能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611)底部还设置有使热管(61)和均温板(6)内的蒸汽相互流通的蒸汽腔通孔(6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99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