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2050.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彪;高文斌;吴荣平;黄思俊;郭玉瑾;陈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弓头 换向电磁阀 气囊 压力传感器 受电弓 闭环控制装置 电控调压阀 弓头支架 弓网接触 升弓气囊 节流阀 气囊式 碳滑板 空气滤清器 安全阀 闭环控制 高速运行 弓网动态 列车安全 气囊连接 气压数据 实时检测 信号连接 质量保证 接触力 消音器 反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电控调压阀、消音器、换向电磁阀、升弓节流阀、降弓节流阀、安全阀、升弓气囊,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弓头气囊和控制单元;弓头气囊连接在碳滑板与弓头支架之间,弓头气囊和升弓气囊分别与换向电磁阀连接,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弓头气囊与换向电磁阀之间的气路上;压力传感器、电控调压阀、换向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通过安装于碳滑板和弓头支架之间的弓头气囊中的气压数据反馈至控制单元,实现弓网接触力的闭环控制,能实时检测弓网接触力,并能够根据需要对受电弓高速运行时的弓网动态接触力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受流质量保证列车安全、可靠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的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安装在电力机车或动车组上,通过与接触导线的滑动摩擦来获取电能供给车辆的高压电气设备。受电弓通过弓头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而完成高压受流,弓网间的可靠接触是保证电力机车、动车组高速运行时良好受流的基本条件。
当弓网间的接触力偏小时,接触电阻较大,消耗的能量较多,弓网接触面会产生较多的热能,易造成弓网接触面的烧损,更严重地,可能造成受电弓与接触网脱离,致使列车无法正常运行;当接触压力偏大时,受电弓使接触线局部抬升量过大造成局部弯曲,同时使接触线磨损增大,降低受电弓弓头滑板和接触网的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弓网事故。
由于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现有受电弓开环阀板设定的固定初始静态接触力在空气动力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保证受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电控调压阀、消音器、换向电磁阀、升弓节流阀、降弓节流阀、安全阀、升弓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弓头气囊和控制单元;
所述弓头气囊连接在碳滑板与弓头支架之间,所述弓头气囊和升弓气囊分别与所述换向电磁阀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弓头气囊与所述换向电磁阀之间的气路上;
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控调压阀、换向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压力传感器信号、电控调压阀反馈信号、列车运行速度信号、运行方向信号、网线高度信号和列车重连信息信号,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通过调取控制单元内部设定好的不同工况下弓网接触力调整参数作为目标值,来控制换向电磁阀气流通道的通断和电控调压阀开度,从而实现弓网接触力的闭环检测及调整。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通过安装于碳滑板和弓头支架之间的弓头气囊中的气压数据反馈至控制单元,实现弓网接触力的闭环控制,提高了各种工况下弓网受流质量,保证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受电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空气滤清器、2-电控调压阀、3-消音器、4-换向电磁阀、5-压力传感器、6-弓头气囊、7-升弓节流阀、8-降弓节流阀、9-安全阀、10-升弓气囊、11-控制单元、12-碳滑板、13-弓头支架、14-受电弓连杆、15-受电弓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气囊式受电弓闭环控制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2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