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壳体内孔型线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2792.9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3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袁华;徐海燕;杨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郑勇 |
地址: | 40226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车削 精车削 毛坯 铸造 内孔轴线 区域加工 走刀路径 孔型 内孔 加工 体内 台阶式结构 边缘余量 加工效率 壳体内孔 图形绘制 走刀方式 后端部 可控的 前端部 线表面 线轮廓 线数据 精加工 体型 车削 刀车 进给 走刀 刀具 垂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壳体内孔型线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了解铸造壳体内孔毛坯与成品之间型线的边缘余量;根据毛坯信息和型线数据点进行图形绘制,将毛坯型线车削区域分为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分别确定所述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的加工策略,所述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加工策略不同,所述粗车削区域按走刀路径从内孔毛坯前端部起刀车至内孔毛坯靠近型线的后端部,所述走刀路径垂直于内孔轴线且刀具同步沿内孔轴线进给;粗车削区域加工完成后,型线余量变为大量余量均匀且可控的台阶式结构,形成精车削区域,精车削区域按型线轮廓走刀方式进行走刀,直至型线表面无台阶;精加工铸造壳体型线。本发明方法简单,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壳体内孔型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型线一般为逐渐变化的光滑样条曲线,多用于介质的导流和结构的连续过度,也有少量用于配合的情况,型线的加工可使用车、铣、磨或成形电火花等多种加工方式完成。限于目前铸造技术和单位对成本的控制要求,铸件型线部分一般不采用铸造完成加工,而且为提高铸造质量和效率,降低铸造成本,铸件型线部分一般进行简化为多段直线,甚至按直线铸造。因此会出现后续型线部分加工时部分余量极大,部分余量较小的余量不均问题,如图1所示的铸造壳体,后续需采用车床车削掉毛坯余量1,加工出铸造壳体内孔型线2。不均匀的余量会导致刀具吃刀深度不可控,加剧刀具磨损、加大零件和刀具受到的切削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撞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为避免上述情况,目前通常采用直接按型线轮廓走刀的方式进行走刀,一层一层进刀完成加工,如图2所示,使用数控设备或高级技术人员直接对零件型线按型线法向进刀的方式,按图2中abcde的顺序一层一层进刀完成加工,该加工方式势必出现大量空走刀区域3,同时按形线轮廓数据点走刀的方式切削参数选取值一般很小,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壳体内孔型线的加工方法,其将加工区域划分为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分部分加工,各区域采用不同的加工策略,节省了大量空走刀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走刀方式的改变也能有效降低撞刀风险。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铸造壳体内孔型线的加工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了解铸造壳体内孔毛坯与成品之间型线的边缘余量;
根据毛坯信息和型线数据点进行图形绘制,将毛坯型线车削区域分为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
分别确定所述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的加工策略,所述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加工策略不同,所述粗车削区域按走刀路径从内孔毛坯前端部起刀车至内孔毛坯靠近型线的后端部,所述走刀路径垂直于内孔轴线且刀具同步沿内孔轴线进给;粗车削区域加工完成后,型线余量变为大量余量均匀且可控的台阶式结构,形成精车削区域,所述精车削区域按型线轮廓走刀方式进行走刀,直至型线表面无台阶;
精加工铸造壳体内孔型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效效果:
本发明根据毛坯信息和型线数据点进行图形绘制,将毛坯型线车削区域划分为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粗车削区域和精车削区域加工策略不同,所述粗车削区域按走刀路径从内孔毛坯前端部起刀车至内孔毛坯靠近型线的后端部,所述走刀路径垂直于内孔轴线且刀具同步沿内孔轴线进给;粗车削区域加工完成后,型线余量变为大量余量均匀且可控的台阶式结构,形成精车削区域,所述精车削区域按型线轮廓走刀方式进行走刀,直至型线表面无台阶后转精加工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27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