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垂尾载荷加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3251.8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凯;夏龙;刘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垂尾 载荷 加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垂尾载荷加载方法,包括:1)将垂尾框架安装在内垂尾之间,将垂尾框架的上端单耳连接到加载横梁上,垂尾框架下端距飞机后机身的距离不小于300mm;2)垂尾框架上端通过上端拉板与加载横梁连接,垂尾框架下端通过下端拉板与侧向加载立柱连接;3)将作动筒固定座安装在垂尾框架对应的位置上;4)将作动筒底座安装在垂尾侧向加载横梁对应的位置上;5)使用手动葫芦将作动筒与加载横梁连接,通过调节手动葫芦,调整作动加载符合要求,并将作动筒与垂尾末端杠杆连接;6)重复步骤2-步骤5安装另一侧垂尾加载设备,本发明既能实现垂尾载荷双向拉压加载的施加,又能避免加载设备之间、加载设备与试验件之间空间干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垂尾载荷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飞机结构试验中,垂尾试验是飞机结构试验的一项重要试验项目。对于垂直双立尾和V型外倾双垂尾等结构,传统的加载方法为:通过“胶布带—杠杆”系统,采用加载设备跨越单侧垂尾方法进行施加,此方法需解决加载设备(杠杆、钢丝绳)与加载设备之间,加载设备与垂平尾间的空间干涉问题,但是对于四垂尾结构,由于结构的复杂性,此加载方法的上述局限性突显,试验方案设计和现场实施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四垂尾载荷加载方法,既能实现垂尾载荷双向拉压加载的施加,又能避免加载设备之间、加载设备与试验件之间的空间干涉问题,方便试验方案的设计及现场安装工作的实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四垂尾载荷加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垂尾框架安装在内垂尾之间,通过螺栓将垂尾框架的上端单耳连接到加载横梁上,垂尾框架下端距飞机后机身的距离不小于300mm;
步骤2:垂尾框架上端通过上端拉板与加载横梁连接,垂尾框架下端通过下端拉板与侧向加载立柱连接;
步骤3:将作动筒固定座按照不同的试验工况安装在垂尾框架对应的位置上;
步骤4:将作动筒底座按照不同的试验工况安装在垂尾侧向加载横梁对应的位置上;
步骤5:使用手动葫芦将作动筒与加载横梁连接,通过调节手动葫芦倒链的长度,调整作动筒加载角度不同的试验工况要求,并将作动筒与垂尾末端异形杠杆连接,完成飞机一侧垂尾加载设备的安装;
步骤6:重复步骤2-步骤5,安装飞机另一侧垂尾加载设备。
步骤1所述的将垂尾框架安装在内垂尾之间,通过螺栓将垂尾框架的上端单耳连接到加载横梁上,垂尾框架下端距飞机后机身的距离不小于300mm,垂尾框架的上端单耳与加载横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
步骤2所述的垂尾框架上端通过上端拉板与加载横梁连接,垂尾框架下端通过下端拉板与侧向加载立柱连接,所述的上端拉板保持松弛状态,下端拉板保持拉紧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解决内、外垂尾加载设备相互之间空间干涉问题,方便试验方案的设计及现场安装工作的实施;
(2)垂尾框架与加载横梁之间为铰接连接,只承载力载荷,不承受弯矩载荷的影响,优化垂尾框架传力路径,确保加载安全;
(3)内、外垂尾加载精度准确,采用“异形杠杆-拉压垫”加载手段,方便拉压双向施加载荷,减少换装量;
(4)提供空旷无遮挡的测量空间,利于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方便垂尾三维位移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加载方法形成的垂尾框架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加载方法形成的垂尾加载框架与机身空间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3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