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营养配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3766.8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斌;陈俊杰;陈炎卿;杨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仁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20/60 | 分类号: | G16H20/6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康昕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迎宾路段19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菜品 食材 个人健康管理 营养配餐系统 营养膳食 配餐 抽象化 年龄组 智能 碳水化合物 使用者年龄 营养需求量 饮食 计算公式 能量摄入 营养配餐 营养物质 用户交互 智能推荐 智能化 菜谱 内置 优选 蛋白质 脂肪 数据库 评估 | ||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营养配餐方法,包括:根据使用者年龄,将智能营养配餐系统分为不同年龄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能量摄入的标准值及营养物质标准值的计算;选择饮食时段,并根据每个饮食时段计算每餐配餐能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标准重量范围,可根据用户交互选择的各种配餐形式,提供不同的成品菜品推荐;可根据用户输入的菜品或食材及其重量,根据菜品或食材的内置数据库对营养需求量进行评估,按照输入的菜品或食材进行智能推荐。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营养膳食抽象化的问题,实现了直接对菜谱的智能化优选,完成了营养膳食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饮食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营养配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丰富了,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患上了一些生活富裕性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断的摄入与消化食物,使得食物中的营养素在体内按照严格的规律与方式,进行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化反应而维持着正常代谢。如果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违反它们的规律,物质循环失去了在生命活动中的动态平衡,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
营养学与营养疾病学虽然对人们的营养膳食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并没有把营养素含量、疾病、人的标准摄入量同菜谱有机的联系起来,也没有对营养素含量进行数值上的分析,使用户手拿营养学书籍却不知该怎样具体营养膳食。现有的传播的营养学信息量庞大,却缺少有效的规整,同时营养配餐需要参照食用者本身的身体特征进而搭配菜品,而大量的营养信息只是简单的罗列,无法考虑到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与特征,而对于对营养学或疾病学并不了解的普通大众来说,单靠每一段时间的体检或是看病并不能了解自身的情况,体内营养素含量的情况。
大多营养配餐工具是通过分析菜品的营养含量数据来进行健康配餐,达到帮助用餐者营养膳食的目的,然而只考虑菜品单方面所含营养,不考虑食用者自身所含营养情况的配餐思路显然是不全面的,目前的营养配餐注重的是每一餐摄入的营养要平衡,但由于不知道食用者身体内哪些元素过量还是不足,因此遵从这样的配餐建议只会使体内本来就过量的营养更加过量,而不足的营养也不能快速得到补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营养配餐系统及方法,解决了传统营养膳食抽象化的问题,实现了直接对菜谱的智能化优选,完成了营养膳食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智能营养配餐方法,该配餐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使用者年龄,将智能营养配餐系统分为不同年龄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能量摄入的标准值及营养物质标准值的计算;
步骤二:选择饮食时段,并根据每个饮食时段计算每餐配餐能量;
步骤三:根据计算公式计算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标准重量范围,其中,
早餐或晚餐碳水化合物(g)的范围为每天配餐总能量×0.6÷4×0.3×0.95~每天配餐总能量×0.6÷4×0.3×1.05;
早餐或晚餐蛋白质(g)的范围为每天配餐总能量×0.15÷4×0.3×0.95~每天配餐总能量×0.15÷4×0.3×1.05;
早餐或晚餐脂肪(g)的范围为每天配餐总能量×0.25÷9×0.3×0.95~每天配餐总能量×0.25÷9×0.3×1.05;
午餐碳水化合物(g)的范围为每天配餐总能量×0.6÷4×0.4×0.95~每天配餐总能量×0.6÷4×0.4×1.05;
午餐蛋白质(g)的范围为每天配餐总能量×0.15÷4×0.4×0.95~每天配餐总能量×0.15÷4×0.4×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仁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仁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3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