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驾驶的模式转换区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1008.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游克思;黄瑞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15/00;G05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驾驶 运输 人工 模式 转换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驾驶的模式转换区,其特征在于模式转换区设置在自动驾驶区域与人工驾驶区域之间;所述模式转换区包括人行区以及位于人行区两侧的车道,所述人行区与其两侧车道之间设置隔离设施,所述人行区和自动驾驶区之间也设置隔离设施,所述人行区和人工驾驶区之间设人员出入口,人行区两侧的车道内设有若干个停车位,人行区与其两侧车道之间的隔离设施中设有与所述停车位配合的开口。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模式转换区,利用空间物理隔离、精确定位等技术实现模式转换过程的安全、高效,可以有效的解决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运输转换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所提出转换区设计结构简单,应用价值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道路交通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驾驶的模式转换区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阶段新型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运输转换的问题,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从应用落地来看,在限定场景下的承载特定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即将有可能实现商业化应用,物流运输是其中之一。当前各大商用车企业以及相关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等也都相继投入并发布针对港口、城市配送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研究,自动化驾驶货运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当前在高速公路、专用道路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此类环境下采用自动驾驶可以实现货运的连续不间断运输,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然而受技术的局限性,在狭窄拥挤、干扰多的城市道路及具有复杂装卸工业的园区或港口中自动驾驶技术仍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且技术的突破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完全依靠自动驾驶实现货物点至点的运输尚不可行。如何兼顾当前技术局限,又能充分发挥限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高效率优势,实现两者的高效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切换的模式转换区设置方法,具体可以通过设置模式转换区,在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至转换区特定区域,由驾驶人接替自动驾驶的计算机的工作,将卡车驶进复杂的城市和工业区或物流园区内,避免当前自动驾驶技术不足,提高复杂区域的行驶安全。此外,这种短途接驳也避免了驾驶人长途疲劳驾驶等问题。
由于模式转换区涉及到驾驶人与自动驾驶的交互,需要保障交互的安全与效率,此外还需要考虑蓄车等多种功能,因此需要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模式转换区域的功能划分。转换区需要严格划分自动驾驶区与非自动驾驶区域;以及需要综合考虑车辆排队场地以及驾驶人休息区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区域功能划分。
2)人机冲突的风险。在运输模式转换过程中,驾驶人需要接管自动驾驶车辆,由于驾驶人难以精确判定自动驾驶状态,在模式转换过程中存在人机冲突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驾驶人可能在车辆自动驾驶未完全结束时接触车辆,此种情况将导致驾驶人的人身安全系数降低,系统运行危险性增加,增加系统管理的难度,不利于整体高效运营。
3)模式转换的效率性。在模式转换过程中,如果不对人机交互过程加以适当的辅助设备,将有可能造成模式转换不及时以及操作误差等,降低系统运行效率。
如何解决自动化驾驶系统中运输模式转换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转换区。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自动化驾驶系统的转换区设置方法,该方法利用合理的交通组织、平面布局、辅助的安全物理设施隔离、以及精确定位与综合监控等技术实现模式转换过程的安全、高效,可以有效的解决转换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现阶段自动化运输与人工运输转换区的设置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阶段尚未完全实现点至点的自动货运运输问题,提出一种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驾驶的模式转换区,可有效解决模式转换过程中的对接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驾驶运输与人工驾驶的模式转换区,其特征在于模式转换区设置在自动驾驶区域与人工驾驶区域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1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星光射线式城市多用河道路网模式
- 下一篇:一种路基换填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