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1672.0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2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严航;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慧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3 | 代理人: | 徐海晟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其插入部设有可控弯曲管,可控弯曲管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圆管状管节,每个管节一端设有第一C型咬合部,其开口方向与其所属管体的轴向成第一夹角,围绕第一C型咬合部外侧设有第一C型缺口,另一端设有与其他管节的第一C型缺口相配合的第二C型咬合部,其内侧设有与其他管节的第一C型咬合部相配合的第二C型缺口和球状凸起。本发明的球状凸起很难自第一C型咬合部中脱落,各个管节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第二C型咬合部的开口方向与弯曲管的轴向也成一夹角,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的紧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可控弯曲管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能够应用于工业用途、医疗用途的内窥镜中设有被插入活体内或管内的插入部。一般在具有软性插入部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有可控弯曲部。弯曲部可随着设于操作部中的操作装置的操作而进行弯曲动作。因此,在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中,能够通过操作装置使设于前端部的观察部的方向朝向期望方向。
在申请号为CN200510076111.1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弯曲部分(8′),该可弯曲部分(8′)布置在内窥镜的插入管的远端处,包括:多个管节(9′),所述管节(9′)中的每个管节具有连接装置(11),该连接装置(11)与相邻管节(9′)的连接装置(11)相配合;以及控制线,使用该控制线能够控制可弯曲部分(8′)的弯曲;其中管节(9′)的各个连接装置(11)设置为使得它们从其面(分别为12和13)上在轴向伸出并定位在管节(9′)的外壳(15′)内,并使得它们不超过外壳的厚度,其中设置在相邻管节(9′)的各个面(分别为12和13)上并定位成彼此相对的连接装置(11)以铰链型连接的方式彼此互补。
在申请号为CN201280041664.1的发明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续设置有多个弯曲块的弯曲块组,该弯曲块组是通过切断硬质管而形成弯曲块、并且在弯曲块一侧形成凸部并在弯曲块另一侧形成凹部而设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弯曲块之间的卡合部而形成的,其中,卡合部具有 :第 1 卡合部,其由通过 切断而形成在弯曲块一侧的第 1 凸部和同时形成在弯曲块另一侧且供第 1 凸部滑动的第1 凹部构成 ;以及第 2 卡合部,其由通过切断而隔着第 1 凹部形成在弯曲块另一侧的一对第 2 凸部和同时形成在弯曲块一侧且供一对第 2 凸部分别滑动的一对第2凹部构成,在弯曲块中设置有切掉第1凹部的底部的一部分并加宽一端侧的弯曲块端的第 1 加强部或从一对第 2 凹部的底面起加宽另一端侧的弯曲块端的第 2 加强部中的任意一方。
在申请号为CN201580047959.3的发明专利文献中,提供一种具有对外力的耐性得到增强的弯曲管的内窥镜装置,所述外力是对通过激光描绘而形成为相连的多个弯曲块施加的外力,包含牵拉、弯曲和扭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该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弯曲管具有:第1弯曲块,其用于构成能够弯曲的弯曲管;第2弯曲块,其用于相对于所述第1弯曲块转动;连杆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 弯曲块,具有使所述第2弯曲块转动的转动轴;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第2弯曲块,具有与所述转动轴大致平行且相对于所述连杆部滑动的滑动面,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连杆部卡合为能够旋转;以及承受部,其形成在所述第1弯曲块中所述连杆部的附近,具有垂直面,该垂直面在与所述连杆部卡合的所述卡合部转动时能够与所述卡合部抵接,形成于与所述转动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然而,上述文件中所提供的弯曲管结构,构成弯曲管的各个弯曲块或者管节的连接结构均为相互卡合的凹口和凸起,且凹口的开口方向与弯曲管的轴向一致,凸起沿着弯曲管的轴向方向卡入凹口中来串联各个弯曲块或者管节,这种设计容易造成弯曲块或者管节脱落,增加手术安全隐患,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1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