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及其捕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2745.8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0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春桥;王纯新;谢少荣;陈汇资;柯俊;罗均;彭艳;蒲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B63B35/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 代理人: | 周玉青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智能 渔业 鱼类 捕捞 装置 及其 捕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包括无人艇,无人艇的甲板上设有智能捕鱼机构和用于将智能捕鱼机构吊出水面及放入水下的艇载布放回收机构;所述智能捕鱼机构包括捕鱼箱,捕鱼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鱼口,进鱼口上设有鱼笼门,捕鱼箱的内部设有诱鱼灯;捕鱼箱底壁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探测鱼群的第一探鱼器,捕鱼箱顶壁内表面上设有用于识别第一探鱼器探测到的物体是否为鱼群以及监测捕鱼箱中鱼群数量的第二探鱼器。该捕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完成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的任务,实现全程无人化捕鱼,避免捕鱼过程耗时、耗力和污染水体现象的发生,解决传统鱼笼捕鱼时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捕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及其捕鱼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品市场在整个食品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渔业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品养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针对渔业养殖过程中鱼类捕捞的问题,目前的主要手段通过渔网、鱼笼和鱼药等。采用渔网捕鱼时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采用鱼笼捕鱼时,由于鱼笼结构过于简单,缺少防止鱼群逃跑的措施,导致捕鱼效率低下;而采用鱼药捕鱼时,会导致污染水体的后果。因此,避免捕鱼过程耗时耗力和污染水体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大面积养殖水域快速捕鱼的需求,需要一套装置克服以上捕鱼方式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及其捕鱼方法。该捕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完成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的任务,实现全程无人化捕鱼,避免捕鱼过程耗时、耗力和污染水体现象的发生,解决传统鱼笼捕鱼时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包括无人艇,所述无人艇的甲板上设有智能捕鱼机构和用于将智能捕鱼机构吊出水面及放入水下的艇载布放回收机构;所述智能捕鱼机构包括捕鱼箱,所述捕鱼箱的壁面为网板结构,所述捕鱼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鱼口,进鱼口上设有鱼笼门,所述捕鱼箱的内部设有诱鱼灯;所述捕鱼箱底壁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探测鱼群的第一探鱼器,所述捕鱼箱顶壁内表面上设有用于识别第一探鱼器探测到的物体是否为鱼群以及监测捕鱼箱中鱼群数量的第二探鱼器。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所述进鱼口为圆台型结构,其宽口端朝外设置,设于捕鱼箱的外部,其窄口端设于捕鱼箱的内部。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进鱼口窄口端和宽口端之间的捕鱼箱侧壁上设有门槽,所述鱼笼门设于门槽中,可沿门槽滑动。更加优选地,所述捕鱼箱上设有控制鱼笼门沿门槽滑动的正反转电机,所述鱼笼门上设有齿条,齿条上设有齿轮,齿轮与正反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通过正反转电机控制鱼笼门滑进、滑出门槽,从而实现鱼笼门的打开与关闭。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所述进鱼口的宽口端设有环形出水管;所述环形出水管上设有沿圆周排布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开设在环形出水管与进鱼口窄口端相对应一侧的管壁上;所述捕鱼箱的侧壁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与环形出水管连接。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所述捕鱼箱中设有空气压缩机,捕鱼箱底壁四周设有气泡幕管,所述气泡幕管与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连通;气泡幕管上线性分布有气泡孔。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所述艇载布放回收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电动液压推杆和用于支撑电动液压推杆的支杆,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活塞杆顶端设有定滑轮,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电动液压推杆缸体铰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卷扬机,卷扬机上设有缆绳,所述缆绳的一端与卷扬机的卷筒连接,其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捕鱼箱连接。
根据上述的无人艇智能渔业鱼类捕捞装置,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无人艇甲板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上海大学,未经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2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