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型反光涂料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4933.4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鑫亮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57/02 | 分类号: | C09D157/02;C09D123/06;C09D5/33;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工艺 反光涂料 着色颜料 热熔型 配方 反光玻璃微珠 丙烯酸树脂 抗磨损能力 常温操作 称重配比 反光效果 附着力强 聚乙烯蜡 生产需求 石油树脂 体质颜料 研磨 玻璃珠 工艺性 密实性 增塑剂 钛白粉 石粉 着色 过滤 无毒 施工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熔型反光涂料生产工艺,配方为石油树脂5.0‑15份、聚乙烯蜡0.5‑1.5份、钛白粉3.0‑5.0份、玻璃珠18.0‑22.0份、增塑剂1.0‑2.0份、石粉9.0‑15份、着色颜料15‑45份、体质颜料30‑40份和助剂1.0‑2.0份;其主要生产工艺为:称重配比、研磨、搅拌、过滤和包装,稳定性高、密实性好、强度高等特点,同时具有附着力强、常温操作、施工简便等良好的工艺性,抗磨损能力大于丙烯酸树脂,本配方中在反光玻璃微珠的基础上加入了着色颜料和助剂,加大着色与反光效果,无毒无污染,方便生产,满足现代化快速高效的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涂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熔型反光涂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热熔标线涂料是涂敷在道路上,用于标志道路标线的一种涂料。道路标线是一种安全标记,在公路交通中更是一种无形的“语言”。热熔型道路标线涂料利用合成树脂的热塑性,使热熔型涂料具有快干性,利用合成树脂的热熔性,使标线与路面粘接牢固。热熔型反光道路标线涂料一般由热塑性树脂、颜填料、反光材料以及其它助剂组成。热熔涂料在常温下为粉状。成分中无溶剂挥发成分。施工加热使它熔化,然后再利用专门的设备涂敷再地面上,依靠物理冷凝固化成膜。对热熔型道路涂料而言,其流动性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现有的聚丙烯酸树脂难以满足耐磨问题,道路经常由于车辆通行而导致磨损,严重影响交通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熔型反光涂料生产工艺,能解决现有的涂料采用聚丙烯酸树脂难以满足耐磨问题,道路经常由于车辆通行而导致磨损,严重影响交通运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熔型反光涂料生产工艺,包括配方和生产方法,所述配方为石油树脂5.0-15份、聚乙烯蜡0.5-1.5份、钛白粉3.0-5.0份、玻璃珠18.0-22.0份、增塑剂1.0-2.0份、石粉9.0-15份、着色颜料15-45份、体质颜料30-40份和助剂1.0-2.0份,所述生产方法为:
步骤一:称重配比,对石油树脂、聚乙烯蜡、钛白粉、玻璃珠、增塑剂、石粉、着色颜料、体质颜料和助剂进行按比例称量,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主料石油树脂的基数重量,按照配方比列调配聚乙烯蜡、钛白粉、玻璃珠、增塑剂、石粉、着色颜料、体质颜料和助剂的重量;
步骤二:研磨,将加入的原、辅料通过研磨至很细的微粒,有利于混合均匀,避免使用过程出现颗粒状外观;
步骤三:搅拌,各种原、辅料人工投料至搅拌机内常温压下混合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搅拌机处于密闭状态,通过盖子自带通风管与废气处理吸风系统相通,搅拌过程约持续30分钟;
步骤四:过滤,过滤后可以进行包装,过滤下来的未研磨细的较大颗粒进入研磨工序重新使用;
步骤五:包装,人工用塑料包装袋封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通过电子秤对原料辅料进行称重配比,根据配方比例计算辅料所需的重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通过筛选装置,对研磨后的材料进行筛选过滤,过滤完毕后的材料直接进行包装,筛选出的大颗粒重新至步骤三重新进行搅拌研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无毒增塑剂,且选用柠檬酸三丁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助剂包括成型剂和反光剂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稳定性高、密实性好、强度高等特点,同时具有附着力强、常温操作、施工简便等良好的工艺性,抗磨损能力大于丙烯酸树脂,本配方中在反光玻璃微珠的基础上加入了着色颜料和助剂,加大着色与反光效果,无毒无污染,方便生产,满足现代化快速高效的生产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鑫亮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鑫亮交通设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4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