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5359.4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5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亮;徐佳;王继启;张秋禹;张和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G49/02;B82Y30/00;B22F1/00;B22F9/30;H01F1/01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表面 磁性 多孔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及制备方法,以羟甲基二茂铁为原料,经过氯甲基二茂铁的制备、超交联氯甲基二茂铁的合成及超交联氯甲基二茂铁的碳化转化,制备得到磁性多孔碳颗粒。该方法制得的磁性多孔碳颗粒内部的磁性纳米粒子由于是原位转化,所以分布均匀,不团聚,使得碳与磁性粒子达到充分、高效复合。所制得的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具有丰富的孔道、良好的磁性能,在吸波及吸附领域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多孔碳颗粒以其丰富的孔道、高的比表面积、磁场下快速富集等优势特性,在吸附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有机染料的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同时,由于碳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及轻质的特点,磁性材料具有磁损耗特性,因此,将二者结合的磁性多孔碳颗粒亦是优异的磁波材料(ZL 201510292093.4)。目前,制备磁性多孔颗粒的方法很多(ZL201710204875.7,ZL 201310017328.X),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以多孔碳材料为基材,在其孔道及表面负载或原位合成磁性颗粒;(2)制备聚合物、磁性颗粒复合材料,之后在惰性条件下进行碳化;(3)利用含铁、钴、镍元素的前驱体聚合物进行直接转化。研究者围绕这三大类方法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各种形貌、粒径尺度、孔性能、磁含量、磁响应性的磁性多孔碳颗粒材料。
通过超交联技术可以实现芳环(苯环、蒽环、萘环)和杂环(噻吩、吡啶)及其衍生物单体的聚合,制备超微孔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是上述分子的氯甲基衍生物发生自缩聚反应。受这一启发,茂金属及其衍生物分子应该也可以用于超交联聚合物的合成,并已被证实可行(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2018.6:210),采用的是外交联二茂铁。目前尚未见到氯甲基化茂金属分子用于超交联聚合物制备的报道,因此,也未见以该方法制备磁性多孔碳颗粒的方法。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及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其特征在于:磁性纳米粒子与碳的比例不低于1:2,以超交联氯甲基二茂铁为前驱体碳化得到;形貌为亚微米尺度的类球形颗粒,带有丰富的孔道,具有磁响应性和高的比表面积;所述磁性纳米粒子是单质铁、铁氧化物或者任意比混合。
一种制备所述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羟甲基二茂铁加入到二氯甲烷DCM中,在氮气气氛下,搅拌溶解,得到溶液A;其中羟甲基二茂铁的浓度为0.077~0.154mol·L-1;
步骤2:向溶液A中依次加入氯化试剂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其中氯化试剂与羟甲基二茂铁的物质量比为2∶1;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浓度为0.043~0.086mol·L-1;
步骤3:室温下搅拌2~6h,反应结束后,将其旋干,得到中间产物B;
步骤4:向中间产物B中加入1.2-二氯乙烷DCE,超声溶解后转移到三口烧瓶内,开启搅拌,向其中加入催化剂;其中催化剂与羟甲基二茂铁的物质的量比为1~3∶1,催化剂的浓度为0.01~0.03mol·L-1;
步骤5:将体系升温至80~85℃,转速为400rpm,保温反应12~20h,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分离得到黑色固体;
步骤6:将得到的黑色固体用滤纸包严,采用无水乙醇对其进行索氏提取直至提取管中的乙醇呈现无色透明,放置烘箱中干燥,即得前驱体;
步骤7:将前驱体在500~600℃高温真空炭化3~5h,随炉冷却即得高比表面磁性多孔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