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1323.7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3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维印;程玺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9/03 | 分类号: | G05B9/0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门 继电器 控制系统 计算机 手动开关机构 手动开关 通道选择 电磁阀 电磁阀连接 系统可靠性 机构连接 降低系统 开关实现 控制逻辑 手动状态 自动状态 双余度 元器件 电路 航空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航空舱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所述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切换继电器、通道选择继电器以及两个舱门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自动/手动开关均机构连接在切换继电器上,所述切换继电器通过通道选择继电器与两个舱门电磁阀连接。所述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在两个计算机失效时由自动状态切换成手动状态。本发明通过两台双余度计算机外加一套手动开关的控制系统,用继电器和开关实现控制逻辑,完成对舱门电磁阀的控制,实现五余度的舱门控制系统,本发明减少了电路中元器件的使用,易于实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舱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舱门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到液压机械式再至电传操纵的演变。机械和液压式控制系统重量大,需要在飞机内部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两种系统通常需要配备备份系统,因此进一步增加了系统重量。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舱门电气控制系统开始使用计算机和电路连接,发展出了电传操纵控制系统。电传系统中驾驶员操作指令变为了电信号,输入至控制计算机,由计算机来发出指令,驱动部件产生运动。
近几年来由舱门故障导致的飞行事故频繁发生。据可靠资料数据统计,从2005年至今,民航客机舱门故障引起的飞行事故已有数十起,其中3起为1级事故(灾难性)。舱门是飞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机组、乘客的生命安全。从舱门故障统计数据分析得出,飞机舱门的故障模式主要有:不能打开或关闭、指示故障、密封失效、人为误动作等几种,这些故障直接影响舱门系统的可靠性。控制计算机负责发出指令,驱动电磁阀产生运动。控制计算机是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保证它的正确运行是安全完成飞行任务的必要前提。然而软件的设计、实现等缺陷是避无可避的,当控制计算机出现故障,将立刻使得飞机不可控,因此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安全可靠,可以有效提高飞机安全性的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切换继电器、通道选择继电器以及两个舱门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计算机、第二计算机、自动/手动开关均机构连接在切换继电器上,所述切换继电器通过通道选择继电器与两个舱门电磁阀连接,其中,所述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在两个计算机失效时由自动状态切换成手动状态。
所述切换继电器包括打开继电开关、闭合继电开关以及控制通路,其中,打开继电开关、闭合继电开关相互并列,且二者分别具有输出端和自动输入端和手动输入端,输出端均与控制通路连通,同时打开继电开关的自动输入端均连接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的打开控制端,闭合继电开关的自动输入端均连接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的闭合控制端,所述打开继电开关、闭合继电开关手动输入端连接自动/手动开关机构。
所述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包括自动/手动开关机构相互连接的舱门手动开关,其中自动/手动开关闭合时,其两路输出,一路连接到舱门手动开关,另一路连接到控制通路。
所述舱门手动开关分两路连接到打开继电开关手动输入端和闭合继电开关手动输入端。
所述控制通路接地。
所述自动/手动开关机构输入经舱门控制断路器连接外接电源。
所述通道选择继电器连接有通道选择开关。
所述通道选择开关连接有选择断路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舱门多余度控制系统在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均正常时,可实现对舱门电磁阀的自动控制,而当两个计算机失效时,通过自动/手动开关机构,可实现对舱门电磁阀的手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舱门的双余度控制。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减少了电路中元器件的使用,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1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信号注入法的配电终端对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溶液搅拌自动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