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及分层循环割蜜养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7127.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0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卢天南;卢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天南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2;A01K47/06;A01K5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钟小武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箱 防水 外套筒 通风管 蜂巢 多层结构 防水顶盖 分层循环 养蜂 内箱筒 多层 蜜蜂 地下 蜂箱底座 恒温恒湿 活动连接 结构组成 空腔空间 空腔内部 蜜蜂养殖 幼虫 传统的 入口管 巢框 驯养 野蜂 幼蜂 子层 替代 死亡 | ||
1.基于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由防水外套筒和内箱筒组成,所述防水外套筒由防水顶盖、蜂箱底座、下通风管、蜂巢入口管、上通风管构成;所述内箱筒设在防水外套筒的空腔内部、由不少于一层的蜂箱子层构成;所述防水顶盖安装在防水外套筒的上面与其活动连接,构成一个防水的空腔空间;下通风管的一端安放在防水外套筒的外边下部,另一端连接空腔内部;蜂巢入口管的一端安放在防水外套筒的外边上部,另一端连接空腔内部;上通风管安放在防水顶盖上与空腔内部连接;所述内箱筒顶部设有蜂巢顶板,蜂箱子层下部设有蜜蜂出入口,所述蜂箱子层之间设有蜂巢隔板;所述蜂巢隔板设置有蜂巢支架;所述下通风管、蜂巢入口管和上通风管为圆管型弯管结构,入口设有限位孔;所述蜂箱埋入地下,留下通风管、蜂巢入口管和上通风管露出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隔板、蜂箱底座和蜂巢顶板为圆形平面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外套筒与蜂箱子层为筒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顶盖为球形曲面结构。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的多层结构的地下人工蜂箱的分层循环割蜜养蜂方法,其特征在于:
A:蜂巢组成:蜂箱底座安放在最底面,之后按照安放每一层蜂箱子层之间放置一个蜂巢隔板的规律,优选放四层蜂箱子层,最上层的蜂箱子层为上子层,最下层的蜂箱子层为下子层,上子层的顶部安放蜂巢顶板,用此方法组成多层蜂巢;
B:蜜蜂筑巢过程:利用蜜蜂筑巢的特点,蜜蜂从层蜂箱子层的上子层开始筑脾,巢脾由上向下生长,蜂脾长满上子层后向中子层生长,中子层长满后向中下子层长,以此类推;根据蜜蜂习惯,蜂巢的上部为储蜜区,中部为储粉区,下部为幼虫养育区,因此在多层蜂箱子层中,上子层和中子层会储满蜂蜜,称为储蜜子层,中下子层为储粉子层,最下层的下子层是幼虫养育区,称为幼虫养育子层;
C:循环割蜜过程:当蜂巢的上子层储满蜂蜜后,只要将上子层取出进行割蜜,割完蜂蜜后将其放到最下层,循环利用,同时,原来的中子层变为上子层,中下子层变为中子层,下子层变为中下子层,而原来取蜜后的上子层变为下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天南,未经卢天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71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