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1033.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宋绍文;罗传东;李石;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贾博雍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传感器 仿真交互 盲点监测 虚拟场景 虚拟车辆 信号处理模块 测试系统 系统模型 雷达 雷达回波模拟器 仿真软件 目标信息 信号处理 测试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其中,包括系统模型和HIL仿真交互系统,所述系统模型包括IO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仿真软件发来的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并将所述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后通过所述IO模块发送给所述HIL仿真交互系统;所述HIL仿真交互系统用于将所述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直接发送给盲点监测雷达,以进行硬件在环监测。利用本发明,省去了使用雷达回波模拟器模拟相关目标信息,可以实时快速的进行硬件在环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盲点监测雷达是汽车上的一款安全类的高科技配置,主要功能是扫除后视镜盲区,通过雷达探测车辆两侧的后视镜盲区中的车辆,对驾驶者以提醒,从而避免在变道过程中由于后视镜盲区而发生事故。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HIL)是盲点监测雷达和控制器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可以提前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同时也能弥补实车测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极限工况、非常规工况、故障注入、故障再现、自动化测试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等。硬件在环仿真测试是基于虚拟场景仿真与测试工况来开展测试工作。
现有技术中,盲点监测雷达安装在微波暗箱内,置于可控转台上;回波模拟器对雷达控制器发出的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并根据用户输入的目标参数生成对应的回波模拟信号,并将生成的回波模拟信号传递给盲点监测雷达。
目前硬件在环仿真测试(HIL)需要回波模拟器,对于试验设备成本要求高。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将回波模拟器的发射与接收天线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将被测雷达的电源线连接到12V的电源,操作繁琐容易、数据传输会产生误差影响测试结果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其中,包括仿真模型、系统模型和HIL仿真交互系统,所述系统模型包括IO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仿真模型用于发出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仿真模型发来的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并将所述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后通过所述IO模块发送给所述HIL仿真交互系统;
所述HIL仿真交互系统用于将所述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直接发送给盲点监测雷达,以进行硬件在环监测。
优选地,所述HIL仿真交互系统还用于采集所述盲点监测雷达的报警信息,并在用户交互界面上显示。
优选地,所述IO模块包括可编程电源控制模块和本体模型交互模块。
优选地,所述本体模型交互模块包括CAN总线IO模型、硬线IO模型和仿真软件交互模型。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虚拟车辆数据、虚拟传感器数据和虚拟场景数据进行单位转换并进行分类。
本发明提供的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基于硬件平台,通过仿真模型(例如CarMaker)提供虚拟车辆、虚拟传感器和虚拟场景,并将相关数据发送给系统模型(Simulink),系统模型通过HIL仿真交互系统将相关数据直接发送给盲点监测雷达。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使用雷达回波模拟器模拟相关目标信息,可以实时快速的进行硬件在环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盲点监测雷达硬件在环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1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