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5384.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0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梅敏敏;张文龙;杨枫;魏厚伟;王华波;顾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25 | 分类号: | G02B30/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倩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方法 | ||
3D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学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3D膜隔行加工的方法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1/2波长相位差膜的无离型膜一侧与硅胶基底贴合,然后将离型膜撕掉;步骤二、在1/2波长相位差膜上切割,形成等宽条形图案化结构;步骤三、在所述图案化结构的奇数行或偶数行的膜体上涂覆粘性涂层;步骤四、将剥离辅助膜通过粘性涂层与1/2波长相位差膜粘贴在一起;剥离辅助膜与1/2波长相位差膜之间粘性系数是硅胶基底与1/2波长相位差膜之间粘性系数的两倍以上;步骤五、借助剥离辅助膜将图案化结构的奇数行或偶数行的膜体整体剥离下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涉及制作3D偏光膜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式立体显示是一种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以实现原始图像的分解以及立体成像的3D显示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在显示装置上相邻行设置左旋和右旋的偏振膜(参见图1所示),从而向观看者输送两幅偏振方向不同的两幅画面,而当画面经过偏振眼镜时,由于偏振式眼镜的每只镜片只能接受一个偏振方向的画面,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目前横向奇偶阵列的3D偏振膜也是一种偏振显示的趋势,其原理是在偏光膜贴合一层横向间隔排列的相位膜,使得经过相位膜的光旋转90°,从而得到两种间隔排列的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线。
为了保证不同行的偏振膜的排列位置,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在整面的偏振膜上构建图案,再将图案化结构中的无效区域进行剥离,参见图2剥离白色无效区域后形成间隔行的左旋相位差补偿膜,参见图3剥离白色无效区域后形成间隔行的右旋相位差补偿膜,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无效区域剥离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导致无效区域的间隔条状被拉断或拉扯变形,剥离下来的部分散乱无规则,不能被再次利用,导致1/2波片相位补偿膜的利用率低于50%,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3D膜隔行加工的方法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3D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3D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1/2波长相位差膜的无离型膜一侧与硅胶基底贴合,然后将离型膜撕掉;
步骤二、在1/2波长相位差膜上切割,形成等宽条形图案化结构;
步骤三、在所述图案化结构的奇数行或偶数行的膜体上涂覆粘性涂层;
步骤四、将剥离辅助膜通过粘性涂层与1/2波长相位差膜粘贴在一起;
剥离辅助膜与1/2波长相位差膜之间粘性系数是硅胶基底与1/2波长相位差膜之间粘性系数的两倍以上;
步骤五、借助剥离辅助膜将图案化结构的奇数行或偶数行的膜体整体剥离下来。
优选地,步骤二的切割方法选用激光切割。
优选地,切割前每行宽为P+d,其中P为相位差补偿膜每行的目标宽度,d为激光的烧边宽度,切割形成的图案化结构中奇、偶行的宽度均为P。
优选地,激光切割硅胶基底的深度不超过0.06mm。
优选地,最上端和最下端切割线的右端/左端较中间的切割线而言稍长,同时所有切割线的另一端则保持平齐,形成等宽条形图案化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剥离形成仅有左端/右端与外框相连的间隔条状结构。
优选地,步骤三所述的粘性涂层采用硅胶实现。
优选地,所述剥离辅助膜采用PET、PC、PVC或TAC实现。
优选地,步骤三中涂覆粘性涂层时,将材料首先喷涂在目标行的中心位置,经辊压后均匀分布,且涂覆面积为目标区域的85%~95%。
优选地,步骤五剥离时的剥离角度不大于6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