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育Cry1C抗虫转基因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7477.1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殷得所;查中萍;李进波;万丙良;戚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A01G22/22;A01H1/02;A01H1/04;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系不育系 单株 水稻 抗虫转基因水稻 低温处理 抽穗 自交 光温敏核不育 喷施除草剂 幼穗分化期 基因组DNA 工作效率 育性基因 基因 不育株 检测光 花粉 重复 单穗 供体 回交 抗虫 育性 结实 播种 筛选 再生 敏感 携带 观察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Cry1C抗虫转基因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该方法包含:(1)以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水稻为受体,以含有Cry1C基因和bar基因的可育水稻为供体,获得BC1F1种子;(2)喷施除草剂筛选阳性单株,种植;(3)提取单株水稻的基因组DNA,检测光温敏感育性基因,并将阳性单株与受体不育株材料回交得BC2F1种子;(4)重复步骤(2)~(3),获得BC3F1,自交得BC3F2;(5)将BC3F2播种,幼穗分化期低温处理;(6)抽穗后观察花育性和单穗结实,无花粉单株割兜再抽穗;(7)对再生穗进行低温处理,自交得BC3F3;(8)将BC3F3,重复步骤(5)~(7),得BC3F4;(9)育成新的抗虫两系不育系水稻。本发明的方法在4年内完成两系不育系选育,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选育Cry1C抗虫转基因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避免自交,选育不育系材料是生产杂交种最经济有效的一种途径。杂交种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在不育系的选育上,好的不育系可以使杂交种在产量和品质上有突出的表现。但普通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水稻材料存在抗虫性能差等缺陷。
利用Bt基因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新品种是解决水稻螟虫危害的环保高效的重要方法。抗虫Bt基因Cry1C是显性基因,将Cry1C基因导入到杂交水稻来抵抗螟虫危害能满足水稻高产、抗虫、无农药残留的生产要求。选育转基因的抗虫不育系,则既能达到提高杂交稻抗性目的,又可以减少未知的花粉扩散管理问题(不育系在制种阶段没有花粉产生),尤其是选育转基因抗虫两系不育系是培育抗虫转基因的重要工作。
培育抗虫转基因两系不育系,与选育普通两系不育系有相似的环节,但也有特殊要求。转基因抗虫不育系一般来源于已有的非转基因不育系品种,选育的目标性状明确,选育的方向相对单一,所以要求选育周期短、效率高。而现有技术需要经历播种、育秧、插秧、挖兜、移兜的繁琐工序,对大田单株进行选择后,人工挖兜转移到冷水池低温处理系统,耗时长,一般需要5~8年才能达到原种繁殖,且人工用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育Cry1C抗虫转基因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耗时长的问题,能够简化工序,使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和不育基因可以纯合稳定,完成两系新不育系的选育,达到提供生产用种的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育Cry1C抗虫转基因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1)以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非转BT基因(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胞杆菌)水稻材料为受体材料,以含有Cry1C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因的可育水稻材料为供体材料,将两者杂交得到F1代种子,种植F1代种子,以F1代为父本与亲本中的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水稻材料回交,收获BC1F1回交世代杂交种子;
(2)将受体材料和BC1F1回交世代种植,通过对回交世代材料喷施草甘膦铵盐筛选携带Cry1C基因的植株,阳性单株为携带Cry1C基因的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7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