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7510.0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明;张立新;李刚;刘光伟;郭超;秦勇;邢萌;邱高伟;范宸;王卓;王伦;陈二亮;韩世勇;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朱昀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岩 注浆 深部软岩巷道 围岩注浆 大变形 淋水 破碎 水泥浆 工作面回采 破碎围岩 注浆锚索 注浆压力 支护 水灰比 冒顶 动压 浅部 浅孔 治理 申请 | ||
1.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现场顶板进行支护,防止顶板发生冒顶;
S2:围岩进行预注浆,对浅部破碎围岩进行初步固定;
S3:进行第一次围岩注浆;
S4:在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过后进行第二次围岩注浆;
S5:注浆后,补打注浆锚索;
其中,在进行浅孔注浆时,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68-0.72:1,注浆压力为4-5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前,先对围岩进行封闭,降低水对顶板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预注浆中,预注浆孔的孔深为1800-2200mm,排距1.48-1.5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次围岩注浆的注浆孔的孔深为7000-9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围岩注浆帮部及顶板注浆孔深度7900-8100mm,帮部最上方一排8900-9100mm,底脚两帮6900-7100mm,孔间距1200-1300mm,排距1490-1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后,采用化学浆,对局部围岩堵水进行封堵,减小对围岩支护构件等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第二次围岩注浆的注浆孔深度为7000-9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围岩注浆帮部及顶板注浆孔深度7900-8100mm,帮部最上方一排8900-9100mm,底脚两帮6900-7100mm。
8.孔间距1200mm-1300mm,排距3900-4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注浆后,进行扩巷,恢复巷道原有断面,之后补打所述注浆锚索,二次注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破碎淋水围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5后,对外露的锚杆和/或锚索支护构件进行防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75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