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车双向应急防溜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49848.X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辉;林锡坤;郑勇;黄进成;张雄辉;王涵林;杨帆;梁周世;印杰;范礼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7/04 | 分类号: | B61H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件 气动装置 限位结构 电机车 制动托架 轨道 制动装置 防溜 应急 安全保障 防滑部件 故障发生 刹车系统 施工效率 水平运输 维修成本 轨枕 溜车 制动 修复 | ||
电机车双向应急防溜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托架、制动件、气动装置和限位结构,制动托架固定在两车辆中的任一车辆上,且位于两车辆之间的连接处,气动装置固定在制动托架上,制动件与气动装置连接,制动件位于轨道的上方,初始时制动件与轨道之间留有间隙,制动件通过气动装置的动作能够落至轨道上,制动件的底部设有防滑部件,限位结构分别设在两车辆的底部,当制动件落至轨道上时,制动件的顶部高于限位结构的底部,制动件能够与限位结构发生接触。当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发生溜车紧急情况时,通过本发明能够为电机车增加一道安全保障,实现电机车的制动,能够避免对轨枕、轨道等造成刚性破坏,节省维修成本和修复时间,提高水平运输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水平运输等电机车的制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车双向应急防溜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铁隧道、矿山运输等工程中,有轨电机车已成为其中主要的运输设备之一,通过牵引运输车,承担着运送材料和设备的任务。
目前,电机车的制动装置有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两种,电气制动用控制器改变电气线路,属于能耗制动。机械制动利用制动器进行制动,制动方式可分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其中粘着制动包括闸瓦制动、盘开制动、旋转涡流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液力制动、逆气制动:非粘着制动包括磁轨制动、轨道涡流制动。
由于电机车运行具有行动轨道坡度大,重载频繁起停,要求的刹车距离短等特点,制动装置易出现故障,发生溜车的概率非常大,易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受伤,或者撞击损坏盾构机,目前的应急制动方式是采用插销的制动装置,但这种制动装置会对轨枕、轨道等造成刚性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机车双向应急防溜制动装置,当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发生溜车紧急情况时,通过本发明所述制动装置能够为电机车增加一道安全保障,实现电机车的制动,能够避免对轨枕、轨道等造成刚性破坏,节省轨枕、轨道的维修成本,节约轨道修复时间,提高水平运输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电机车双向应急防溜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托架、制动件、气动装置和限位结构,所述制动托架固定在两车辆中的任一车辆上,且位于两车辆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气动装置固定在制动托架上,所述制动件与气动装置连接,所述制动件位于轨道的上方,初始时所述制动件与轨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制动件通过气动装置的动作能够落至轨道上,所述制动件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大其与轨道之间摩擦力的防滑部件,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在两车辆的底部,当制动件落至轨道上时,所述制动件的顶部高于限位结构的底部,所述制动件能够与限位结构发生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托架包括用于与车辆固定的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上的纵梁,所述纵梁上设有支承板,所述制动件上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承板和连接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气动装置为具有伸缩杆的气缸,当伸缩杆伸出时,伸缩杆穿过支承板和连接板上的通孔对制动件起支承作用,实现制动件的固定,当伸缩杆收缩时,制动件掉落至轨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梁上的支承板数量为两块,所述连接板夹在两支承板之间,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穿过两支承板和夹在两支承板之间的连接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条轨道的上方,两制动件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件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倾斜面,所述限位结构上设有倾斜角度与之相适配的倾斜面,两者的倾斜面之间能够叠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件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件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防脱轨侧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件底部的防滑部件为聚氨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9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