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卷积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7344.2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2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庆;韩顺利;张志辉;刘雷;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3/44 | 分类号: | G01J3/44;G01J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积 超高 光谱 分辨率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卷积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具体涉及光谱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系统中单模保偏光纤产生的受激布里渊增益谱数学模型,然后在光谱分析系统的每一光谱采样点,基于受激布里渊增益谱数学模型,对测量得到的超高光谱进行退卷积,最后采用帕德逼近光谱拟合方法消除退卷积得到的超高光谱中可能存在的光谱缺陷,从而实现超高光谱分辨率的增强。本发明采用的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极大的提高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系统的光谱分辨率能力,突破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对于光谱分析系统的光谱分辨率限制,将光谱分辨率由受限的几十MHz提高到1MHz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卷积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光谱分析是诸如通信、传感、分子光谱仪、微波生成等光学应用中的关键诊断工具。例如使用光学方法对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的超高速率信号进行光谱测量得到调制频率近似值,是诊断和监视传输信号的一种有效手段;激光光谱包含辐射特性大部分信息,因此激光光谱测量对于光学网络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是基于光栅衍射的光谱分析仪,它具有宽光谱范围和高扫描速度等优点,通常其最好的仪器分辨率被限制在~2GHz。需要更高分辨率时,通常采用基于均差或外差技术的光谱分析仪。均差技术需要一个频率很接近待测源的本地振荡器,通常难以实现,特别是对于超高分辨率(10MHz)。外差技术可克服这一缺陷,虽然该技术较为主流,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它需要诸如声光调制器和RF或微波源等昂贵光学元件驱动;需要很长的光纤,例如5KHz分辨率需要40Km光纤,此时光纤的损耗和非线性效应不能忽略,这会影响最终的信号。
随着新一代光网络发展,特别是各种先进调制格式的应用,以及新型光学器件的发展,他们通常需要MHz量级或更好的光谱分辨能力,以上光谱分析技术显然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出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超高光谱分析原理--基于光纤受激布里渊效应。该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受激布里渊散射允许选择待测光学信号的特定光谱成分放大以进行分析。即待测信号与特性波长的窄带泵浦信号按相向传播方向注入光纤,当泵浦信号强度足够大,并且满足所需的空间相干性时,会在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效应,产生一个与泵浦信号传播方向相反的后向散射信号,该信号频率等于泵浦信号频率加上与泵浦信号频率相关的受激布里渊频移,后向散射信号强度由泵浦信号和待测信号强度决定,同时也与相互作用的光纤类型、长度、偏振特性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不断改变入射泵浦信号频率,就可实现对待测信号对应频率范围的光谱成分测量。
对于光谱分析系统,其测量得到的光谱通常是仪器线型函数与真实光谱卷积的结果,也就是光谱分析系统的最好光谱分辨率受到仪器线型函数的限制。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仪器线型函数即为受激布里渊增益谱,他们的最好光谱分辨率能力受到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的限制,最好水平只能到数十MHz,虽然已有的几个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技术,如专利号为ZL201610323536.6的中国专利采用了诸如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叠加损耗谱等方法实现光谱分辨率增强,但随之带来光谱信噪比降低等问题,并且光谱分辨率改善有限,目前现有的方法仍然不能突破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对于光谱分辨率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提高。因此,受限于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的限制,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系统在某些场合已不能满足对更高光谱分辨率的需求,存在光谱分辨能力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可突破受激布里渊增益谱宽引入的光谱分辨率限制,实现超高光谱的分辨率增强的退卷积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卷积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根据式(1)建立基于受激布里渊效应的光谱分析系统中单模保偏光纤链路中产生的受激布里渊增益谱的数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7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