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上水机械臂的收纳装置及收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57840.8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3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乔;张志斌;杜永新;王忠合;史义雄;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2 | 分类号: | B61C17/02;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上水 机械 收纳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上水机械臂的收纳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控制器,上水机械臂,以及驱动上水机械臂伸出柜体的升降平台;所述上水机械臂设置在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上方的柜体上设置有可开合的盖板,所述上水机械臂和升降平台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该发明通过柜体将上水机械臂与周围环境隔离,可以有效保护上水机器人免受阳光暴晒,雨淋等,减缓其老化速率,同时还可对柜体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使得上水机械臂能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工作,从而使上水机械臂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上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上水机械臂的收纳装置及收纳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旅客列车上水栓包括传统上水栓和自动回卷型上水栓,前者在上水结束后需要上水工人将上水管从列车上水口上拔出并收回原位,自动回卷型上水栓则能在上水结束后自动脱落并回卷。上述两种上水栓均要依靠上水工人将上水管插入每节车厢的上水口,对人工依赖程度较大,一方面,股道间来回穿梭的上水工自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上水工人自身劳动强度较大,且上水效率低下。此外,目前市场上自动回卷型上水栓质量良莠不齐,回卷过程中“卡管”现象时有发生,为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码垛、车间装配、焊接、喷涂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大的普及,但在铁路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并不常见,尤其是在旅客列车上水领域,依靠人工的上水方式在“智慧铁路”的发展趋势下,其数据无法同步,自控水平低下,安全隐患大,效率低等弊端愈发凸显。
因此,采用上水机器人替代人工对列车进行上水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隐患小等诸多优点,然而上水机械臂对其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铁路车站通常为露天或半露天,夏季高温暴晒,冬季低温有雪,尤其是露天车站,强降雨、冰雹等特殊天气都将对上水机械臂产生损害;我国幅员辽阔,东北地区冬季温度可低至零下二十摄氏度甚至零下三十摄氏度,而南方如海南等地区夏季温度高达四十摄氏度,车站复杂的环境严重影响上水机械臂的正常工作,加剧了其老化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上水机械臂的工作环境影响其工作效率,以及加剧其老化速率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上水机械臂的收纳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控制器,上水机械臂,以及驱动上水机械臂伸出柜体的升降平台;所述上水机械臂设置在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上方的柜体上设置有可开合的盖板,所述上水机械臂和升降平台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内还设置有空调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空调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内通过两个隔板依次分成第一隔断区、第二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所述控制器、空调机和升降平台分别放置在第一隔断区、第二隔断区和第三隔断区内,两个所述隔板上设有贯通第二隔断区与第一隔断区、第三隔断区的送风口,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三隔断区内,所述盖板设置在第三隔断区的顶部,所述第一隔断区和第二隔断区的柜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柜体的侧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柜体的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侧壁与柜体的底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机械臂折叠后的最高点与所述上水机械臂上方盖板内表面间竖直距离不小于30mm。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和盖板均采用双层夹板结构,且其双层夹板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侧壁和盖板的外壁上均设有一层不透光材料层。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收纳装置的列车上水机械臂收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7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检测车观察室设计方法
- 下一篇:轨道车辆的司机室组件及轨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