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0126.2 | 申请日: | 201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3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涛;武静;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B25J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体 机器人 活动管道 地震 报警功能 废墟搜救 活动车 注塑连接 液压缸 搜救 气体连接管 顶端安装 固定粘接 内部安装 人本发明 上端 导向杆 定位条 活动管 液压杆 伸缩 触头 滑槽 滑块 外壁 嵌入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涉及软体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第一活动车、液压缸和第一软体活动管道,所述第一活动车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活动车,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第一软体活动管道固定粘接在导向杆的上端,第一软体活动管道的末端注塑连接有第二软体活动管,所述第一软体活动管道的顶端安装有气体连接管,所述搜救环的外壁注塑连接有搜救触头,该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在液压缸的驱动作用下,液压杆带动定位条来回伸缩,对软体机器人在进入地震废墟中时具有一定的嵌入作用,并且使得软体机器人在进入废道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软体机器人顺利进入地震废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体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地震救援主要是指迅速搜索与营救由于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而被压埋人员的举动,在地震发生后展开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工作,而在搜索之前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区域、场所的划分和设定,现场必须实施警戒,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设立工作区、装备区、指挥部等,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搜索环境,提高搜索效率,能带来更多人员的幸存,因此在地震救援中需要用到软体机器人,因软体机器人可以仅用空气来驱动,以便于使用者很好的开展搜救的工作。
现有的地震废墟搜救用软体机器人,采用合成纸质材料、纤维织物和金属丝增强结构,具有硅胶外形,当它们模塑成型之后,该机器人与复杂的压缩气体源进行连接,深入废墟中,对废墟中的遇难者进行检测。
在中国实用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511005U中公开的具有电磁夹紧装置的气动软体机器人,该具有电磁夹紧装置的气动软体机器,虽然突破了以往软体机器人只进行仿生运动的局限,采用交替式对软管进行充气爬升,这种爬升原理是一种全新的运动机制,但是,该具有电磁夹紧装置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具备与压缩气体源连接繁琐的缺点,并且不便于使用者对该压缩气体源与软体机器人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软体机器人使用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软体机器人与压缩气体源连接繁琐的缺点,并且不便于使用者对该压缩气体源与软体机器人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软体机器人使用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震废墟搜救用具有报警功能的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活动车、液压缸和第一软体活动管道,所述第一活动车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活动车,且第一活动车和第二活动车的外壁表面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条,所述液压缸分别安装在第一活动车和第二活动车的上端,且液压缸的输出端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焊接有定位条,且定位条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软体活动管道固定粘接在导向杆的上端,第一软体活动管道的末端注塑连接有第二软体活动管,所述第一软体活动管道的顶端安装有气体连接管,且气体连接管的末端注塑连接有搜救环,所述搜救环的外壁注塑连接有搜救触头。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液压杆和定位条构成伸缩机构,且定位条的末端与第一活动车和第二活动车的末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一活动车和第二活动车之间平行布置。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末端通过滑块与定位条滑动连接,且导向杆滑动距离的最大值与滑槽的长度相同,并且滑槽的长度小于定位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软体活动管为伸缩式螺纹状结构,且第一软体活动管道和第二软体活动管的内部均注塑连接有安装块,并且安装块的表面固定焊接有第一转轴,同时第一转轴的外壁分别安装有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活动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呈交叉状布置,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转轴,并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在第一软体活动管道和第二软体活动管的内部均呈等间距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0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传输信息功能的侦查软体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自平衡式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