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8507.5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7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冬琴;吴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65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装置 上端 导向杆 底座 第一安装座 测量装置 第二丝杆 第一丝杆 电动推杆 综合地质 矿井 第二安装座 工作程序 工作效率 固定设置 矿井测量 驱动装置 设备领域 伸缩底座 手动取样 一体设计 主体内部 转动设置 装置实现 智能 通孔 土样 样板 测量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涉及矿井测量设备领域;包括底座,伸缩底座上端设置有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两者设置有共同的驱动装置;所述底座右侧通过第一安装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部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上端设置有通孔用于驱样杆通过,所述驱样杆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取样装置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所述取样装置底部设置有输样板,本装置实现了土样采集、测量一体设计,减少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手动取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矿井开采前,需要对对地质进行测量以便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开展工作,避免风险的产生,现有的地质测量装置需要将采集的土样通过人工将土样取下防止收集盒中,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该种操作工作效率低,还增加土样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包括底座、钻井部和取样测量部,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钻井部和取样测量部,所述钻孔部包括主体;
所述取样测量部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通过第一安装座安装在主体上,所述电动推杆底部设置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上端设置有通孔用于驱样杆通过,所述驱样杆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取样装置上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导向杆为伸缩结构,所述取样装置底部设置有输样板,所述输样板右端设置有土质测量装置,所述输样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上端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滑板底部通过支板设置有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输样板的底部;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液压支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两者设置有共同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共同设置用于安装第二电机的移动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有钻杆;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丝杆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丝杆上的第一丝杆啮合的第二齿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机为双向电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丝杆上的螺纹部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样装置两侧板向内倾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丝杆上的螺纹部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型号为Y80MI-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样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轮滚动贴置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滑动设置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外侧设置有手轮,所述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张紧弹簧,所述外壳的左侧设置有驱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用于转动推杆的手轮。
所述的智能矿井综合地质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8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