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雨水冲击进行雨水自动收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6375.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于彬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雨水 冲击 进行 自动 收集 装置 | ||
1.一种通过雨水冲击进行雨水自动收集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内部处理装置(1)、支撑脚(2)、控制面板(3)、机体(4)、导管(5)、收集盘(6),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处理装置(1)安装在机体(4)内部,所述支撑脚(2)依次连接成长方形结构排列于机体(4)底部,所述机体(4)顶部与导管(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5)顶端装有收集盘(6),所述控制面板(3)右侧与机体(4)左侧垂直连接,所述内部处理装置(1)由过滤网(11)、支撑底框(12)、内部收集框(13)、导流管(14)、控制装置(15)、侧边固定架(16)、冲击导流装置(17)、引流架(18)组成,所述过滤网(11)底部两端与支撑底框(1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框(12)内部装有内部收集框(13),所述内部收集框(13)顶部设有引流架(18),所述侧边固定架(16)安装在过滤网(11)两侧,所述冲击导流装置(17)底侧与侧边固定架(16)顶侧贴合连接,所述导流管(14)左端与内部收集框(13)底端内部导通连接,所述导流管(14)右端与控制装置(15)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冲击导流装置(17)由导流边框(171)、外圈(172)、转动杆(173)、内杆(174)、滚球(175)、连接杆(176)、固定块(177)组成,所述滚球(175)按照间隔角度相同依次排列于内杆(174)侧面,所述外圈(172)内侧与滚球(175)外侧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73)按照间隔角度相同依次排列于外圈(172)侧面,所述连接杆(176)一端固定于内杆(174)前侧,另一端连接到固定块(177)内部,所述固定块(177)顶侧与导流边框(171)底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73)由凹槽(1731)、橡胶凸块(1732)、杆体(1733)组成,所述凹槽(1731)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于杆体(1733)内部,所述杆体(1733)右端侧面设有橡胶凸块(1732),所述侧边固定架(16)由连接块(161)、过滤层(162)、弧形杆(163)、右支撑架(164)组成,所述过滤层(162)左端设有连接块(161),所述弧形杆(163)安装在过滤层(162)内部,所述过滤层(162)右端与右支撑架(164)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5)由转臂(151)、吸盘(152)、出水口(153)、拉力杆(154)、弧形管(155)组成,所述弧形管(155)右下角与出水口(153)顶端导通连接,所述转臂(151)底端与弧形管(155)、拉力杆(15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拉力杆(154)左端装有吸盘(152),所述吸盘(152)上下两侧与弧形管(155)底端内部采用过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未经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63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