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5644.X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全忠;张增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B15/00;B21B39/00;B21B37/74;B21B3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坯连铸连 轧机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衔接的连铸机、粗轧机、中轧机组、精轧机组、带钢冷却装置、飞剪和卷取机,所述粗轧机与所述中轧机组之间以及所述中轧机组与所述精轧机组之间均布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剪切机和推式堆垛装置;
设备无故障时,所述机组用于执行无头轧制生产模式,连铸机产出的连铸坯依次经过所述粗轧机、所述中轧机组和所述精轧机组轧制后,进行冷却、飞剪剪切和卷取;
粗轧机发生故障时,所述机组用于执行四分之一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上进行连续生产;采用前道剪切机将轧件剪断,对于该前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经前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该前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中轧机组发生故障时,所述机组用于执行二分之一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与粗轧机之间形成连续生产;采用两道剪切机分别将对应位置处的轧件剪断,对于前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经所述粗轧机轧制后,连续经过前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再通过前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两道剪切机之间的轧件,连续经过后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后,再通过后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后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精轧机组发生故障时,所述机组用于执行四分之三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与中轧机组之间形成连续生产;采用后道剪切机将轧件剪断,对于该后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依次经所述粗轧机、所述中轧机组轧制后,连续经过后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再通过后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该后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机与所述粗轧机之间还布置有立辊轧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推式堆垛装置处均布置有保温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其特征在于:前道所述推式堆垛装置与所述中轧机组之间以及后道所述推式堆垛装置与所述精轧机组之间均布置加热装置和除鳞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轧机组和所述精轧机组均采用四辊轧机,所述中轧机组的机架数为2~3台,所述精轧机组的机架数为4~6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生产模式的选择及切换,具体包括:
设备无故障时,进行无头轧制生产模式,连铸机产出的连铸坯依次经过所述粗轧机、所述中轧机组和所述精轧机组轧制后,进行冷却、飞剪剪切和卷取;
粗轧机发生故障时,进行四分之一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上进行连续生产;采用前道剪切机将轧件剪断,对于该前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经前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该前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中轧机组发生故障时,进行二分之一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与粗轧机之间形成连续生产;采用两道剪切机分别将对应位置处的轧件剪断,对于前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经所述粗轧机轧制后,连续经过前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再通过前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两道剪切机之间的轧件,连续经过后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后,再通过后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后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精轧机组发生故障时,进行四分之三生产模式,仅在连铸机与中轧机组之间形成连续生产;采用后道剪切机将轧件剪断,对于该后道剪切机之前的轧件,依次经所述粗轧机、所述中轧机组轧制后,连续经过后道剪切机进行定尺剪切,再通过后道推式堆垛装置下线处理,对于该后道剪切机之后的轧件,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头轧制生产模式下,所述连铸机拉坯速度为4~7m/min,连铸坯宽度为1300~1600mm,连铸坯厚度为70~120mm,经所述粗轧机轧制后轧件厚度为30~50mm,经所述中轧机组轧制后轧件厚度为10~20mm,经所述精轧机组轧制后成品带钢厚度为0.8~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56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