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污染土壤原位长效修复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0458.0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龙;苟敏;刘志斌;李乃稳;李绍才;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原位 长效 修复 材料 | ||
1.一种铅污染土壤原位长效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种修复铅污染的材料;一种由吸附铅的基质构成;一种为将能够吸附铅的基质用短期降解薄膜包覆起来的颗粒物;一种为将能够吸附铅的基质用长期降解薄膜包覆起来的颗粒物;
所述吸附铅的基质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构成:
颗粒直径为0.01-0.02mm的海泡石5-10份;
颗粒直径为1-2mm的蛭石10-15份;
柠檬酸10-15份
颗粒直径为1-2mm的壳聚糖10-15份
颗粒直径为0.2-0.5mm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10份
颗粒直径为0.1-0.2mm的三聚磷酸钠5-8份
微生物菌渣30-40份;
所述微生物菌渣由施氏假单胞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过滤后混合形成;
所述短期降解薄膜由厚度为0.02-0.03mm的聚酯薄膜构成;
所述长期降解薄膜由表面喷涂有纳米SiO2、纳米TiO2的聚酯薄膜构成;喷涂厚度为30-60纳米;聚酯薄膜的厚度0.02-0.03mm;
所述纳米SiO2、纳米TiO2的质量比为3:7;所述纳米SiO2的纳米粒径为5-10;所述纳米TiO2的纳米粒径为3-10;
三种颗粒的颗粒均为3-4mm;
三种修复铅污染的材料质量各占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污染土壤原位长效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氏假单胞菌与硫酸盐还原菌的比例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污染土壤原位长效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铅的基质为将所述原料均匀混合后,经高压挤压造粒后形成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04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