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1930.2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进;杜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鑫管夹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2 | 分类号: | B21C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钨合金 制备工艺 平均晶粒度 原材料成本 晶粒 轧制 加热过程 冷锻工艺 力学性能 维氏硬度 真空退火 延伸率 铸锭 屈服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冷锻工艺,避免了钨合金铸锭加热过程中的氧化,简化了工艺,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经过多次真空退火和多次轧制,得到的钨合金板材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度≤30μm,且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掺杂硅、铝和钾的钨合金(WAl1、WAl2或WAl3)是一种耐高温钨合金,以下简称钨合金。生产过程中通过向钨粉末中掺杂微量的硅(Si),(铝)Al,钾(K)的氧化物,然后在坯料高温烧结过程中Si和Al的氧化物掺杂剂挥发后,K元素则以气泡的形式残存在晶粒内部,这使得经过压力加工后材料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具有二次再结晶性能,容易形成一种大长径比大晶粒组织,从而使得掺杂硅、铝和钾的钨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性能。相比纯钨材料而言,大晶粒的钨合金材料的再结晶温度高(超过2000℃),在长期高温环境中使用时,晶粒不容易继续长大,且工件不容易发生变形,开裂等故障,使得材料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若采用现有的钨板轧制生产技术,生产出的钨合金板材因为在轧制过程中晶粒不断遭到轧制细化,再经过二次再结晶热处理之后形成的组织的长径比较小(小于10),且容易形成粗大的等轴晶组织和异常长大的大晶粒组织,导致钨合金板材抗弯曲变形能力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钨合金铸锭进行冷锻,然后真空退火处理,得到厚度为30mm~40mm的锻造钨合金板坯;
(2)将钨合金板坯加热至1650℃~1750℃并保温30~60min,然后对保温后的钨合金板坯进行三次冷轧,得到钨合金轧制板坯;
(3)对步骤(2)中经三次冷轧后的钨合金轧制板坯进行真空退火处理;
(4)将步骤(3)中经真空退火处理后的钨合金板坯加热至1450℃~1550℃并保温15~30min,然后对保温后的钨合金板坯进行第四次冷轧;
(5)对经第四次冷轧的钨合金板坯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后,进行高温再结晶热处理,得到钨合金板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冷锻工艺,避免了钨合金铸锭加热过程中的氧化,简化了工艺,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经过多次真空退火和多次轧制,得到的钨合金板材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度≤30μm,且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优选的,为了保证冷锻过程厚板坯不开裂,便于加工,所述步骤(1)中冷锻工艺采用先轴向镦粗,然后径向拔长;所述轴向镦粗比为1:6~1:8,所述轴向镦粗单次变形量≤10%,所述径向拔长比为3.0~5.0,拔长后的轧制板坯为长方形截面。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退火处理的温度为1450℃~1550℃,保温时间为80~12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冷轧采用轴向轧制工艺,即先沿锻造板坯宽度方向轧制到锻造板坯厚度的50~60%,然后沿板坯长度方向轧制得到一次轧制板坯,轧制总加工率≥8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退火处理的温度为1400℃~1500℃,保温时间为60~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鑫管夹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鑫管夹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1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弹簧钢丝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