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通气孔塞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2146.3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8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外山真悟;本池一利;桑原信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04 | 分类号: | F16J1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通气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通气孔塞。在安装于壳体的通气孔塞中不用在壳体与通气孔塞之间设置特别的防脱机构就能够防止通气孔塞的脱离。在通气孔主体(20)形成抵接部(50),所述抵接部(50)在塞固定部(18)相对于连通孔(16)而向壳体(12)的外部空间侧进行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与托架(48)抵接,该托架(48)设置于在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的状态下塞固定部(18)不会从连通孔(16)脱落的范围的位置,因此,即使通气孔塞(14)向从连通孔(16)脱离的方向移动,由于抵接部(50)与托架(48)抵接,所以也会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脱落。因此,能够阻止通气孔塞(14)从壳体(12)的脱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设置于车辆的通气孔塞从壳体脱落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通气孔塞,该通气孔塞设置于将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并调整该壳体的内部压力。专利文献1记载的通气孔塞为这样的通气孔塞。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的构造:通过在形成于通气孔塞的内部的连通路的中途设置内压调整过滤器,从而仅使空气通过而不使油等异物通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4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2-1130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2-158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1/024670号
然而,专利文献1的通气孔塞进行了螺纹紧固,以防止从壳体脱离,但需要确保壳体的螺纹部,需要使壳体的厚度变厚。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2的通气孔塞那样,提出了具备防脱凸缘的通气孔塞,但会产生如下问题:通气孔塞与形成防脱凸缘相应地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于壳体的通气孔塞中不用在壳体与通气孔塞之间设置特别的防脱机构就能够防止通气孔塞的脱离的构造。
第一发明的主旨是一种车辆的通气孔塞,(a)具备:塞固定部,所述塞固定部被插接于将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和通气孔主体,所述通气孔主体在将该塞固定部插接于所述连通孔中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连通孔靠上方侧且靠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侧的位置,所述车辆的通气孔塞调整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压力,所述车辆的通气孔塞的特征在于,(b)在所述通气孔主体形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塞固定部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而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侧进行了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与位置固定的防脱构件抵接,(c)所述防脱构件设置于在所述抵接部与该防脱构件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塞固定部不会从所述连通孔脱落的范围的位置。
另外,第二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的车辆的通气孔塞中,(a)所述通气孔主体具备从所述壳体突出的突出部和连结该突出部以及所述塞固定部的连结部,(b)所述防脱构件配置在当所述塞固定部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进行了相对移动时所述连结部能够移动的位置,(c)在所述塞固定部相对于所述连通孔进行了相对移动时,在所述连结部中的与所述防脱构件抵接的部位形成有所述抵接部。
另外,第三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车辆的通气孔塞中,所述防脱构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构件。
另外,第四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第三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通气孔塞中,在所述塞固定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连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夹设有密封构件。
另外,第五发明的主旨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的车辆的通气孔塞中,所述突出部在车载状态下沿铅垂方向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2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密封件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的橡胶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