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09253.9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4 | 分类号: | C12N5/07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基 外周血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离体 成熟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成熟因子 自体血浆 优化 诱导 筛选 细胞 成熟 | ||
1.一种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的PBMC细胞使用培养基A培养,得到离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2)将所述离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培养基B中培养,得到成熟树突状细胞;
其中,所述培养基A为额外添加包括下列成分的AIM-V培养基:0.8~1.2v/v%自体血浆、GM-CSF 40~60ng/mL、IL-4 40~60ng/mL;
所述培养基B为在所述培养基A的基础上额外添加TNF-α7~13ng/mL以及PEG-2 0.8~1.2μ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培养基A培养之前还包括贴壁培养,在所述贴壁培养中,PBMC细胞的接种密度为4~6×107/2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壁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包含0.8~1.2v/v%自体血浆的AIM-V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培养时间为4d~6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养的第2d~4d时,补加培养基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离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从培养基A转移到培养基B中时,将培养基A中的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去上清,用培养基B重悬并转移到新培养瓶中;
优选的,所述离心的条件为1300~1500rpm离心3min~7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培养基A中的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的过程包括:
a).先将含有游离细胞的培养基A收集到离心管中;
b).将培养瓶中加入缓冲液,置于2℃~6℃的温度中5min~15min后拍打培养瓶,收集缓冲液;
任选的,重复步骤b)一次或多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培养时所用的培养瓶预先经过自体血浆包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被的方法包括:
以瓶底培养面积为75cm2计,加入6ml~8ml自体血浆包被8h~16h。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培养时间为1d~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92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