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发动机车辆的发电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3165.6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书;魏顺成;周晓雪;卢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9/06 | 分类号: | F02D29/06;F02D4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冯会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发动机 车辆 发电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车辆的发电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燃料状态信号、电池电量信号和速度状态信号;根据燃料状态信号判断当前燃料是否为甲醇;当燃料不是甲醇时,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当燃料是甲醇时,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部分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通过判断当前燃料是否为甲醇,当燃料不是甲醇时,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向发电机发送指令;当燃料是甲醇时,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向发电机发送指令。可以适应双燃料发动机车辆,优化发电控制并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燃料发动机车辆的发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发电机采用的策略一般是根据发电机端电压的高低来决定发电机发电量多少,也就是说发电机负荷只与发电机端电压的高低有关,没有对发电机进行经济性智能控制。对于有启停功能的单一燃料车辆而言,可以通过电池传感器检测电池的状态及其它车辆控制器发出车辆状态信息,发动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决策,确定发电机工作状态及其发电负荷的大小,对发电机进行智能控制,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
对于甲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车辆,汽油燃烧状态及其汽油向甲醇过渡期间不是发动机的主工作状态,在汽油燃烧状态及其汽油向甲醇过渡期间主要以起动和预热为主,甲醇燃烧状态才是发动机的主工作状态。因此,现有的发电机发电方法主要为单一燃料车辆发电机发电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双燃料发动机车辆,对发电控制优化不足,车辆的燃料经济性也较差。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发电机发电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双燃料发动机车辆,对发电控制优化不足,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车辆的发电方法、装置及系统,以适应双燃料发动机车辆,优化发电控制并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车辆的发电方法,应用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包括:获取燃料状态信号、电池电量信号和速度状态信号;根据燃料状态信号判断当前燃料是否为甲醇;当燃料不是甲醇时,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当燃料是甲醇时,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部分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包括: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判断电池的荷电状态是否小于最低阈值;当荷电状态小于最低阈值时,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当荷电状态不小于最低阈值时,向发电机发送不发电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当荷电状态小于最低阈值时,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之后,还包括:如果荷电状态达到最低阈值,向发电机发送不发电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一到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速度状态信号选择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部分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包括: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怠速状态;当车辆处于怠速状态时,根据电池电量信号判断荷电状态是否小于标准下限阈值;当荷电状态小于标准下限阈值时,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当荷电状态不小于标准下限阈值时,向发电机发送不发电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向发电机发送发电指令、部分发电指令或不发电指令,还包括:根据速度状态信号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匀速状态;当车辆处于匀速状态时,向发电机发送部分发电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3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