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6062.5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飞;唐德钱;湛翔;彭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光耦 隔离电源模块 电连接 光敏三极管 调理模块 交流线 绝缘监测装置 新能源汽车 发射极 正极 快速定位故障 发光二极管 第二信号 绝缘电阻 接地 集电极 车体 电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隔离电源模块、第一线性光耦、第二线性光耦、第一信号调理模块、第二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和DSP模块;第一线性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1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2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一信号调理模块与AD转换模块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1接地;AD转换模块与DSP模块连接;DSP模块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2电连接。本发明能够实时了解交流线束对车体的绝缘电阻值,并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双向车载充电机的绝缘监测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使用双向车载充电机,该双向车载充电机既可以为电池包补充电能,又可以将电池包的电能逆变出交流电源为家用电器等交流用电器提供电能。但新能源汽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潮湿、振动、暴晒等恶劣的环境很容易引起线束的老化和破皮,从而降低整车的绝缘安全性。当双向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线束的绝缘强度降低时,将直接危害到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准确地对新能源汽车的交流线束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当绝缘性能下降时,根据控制策略实现报警、断开交流电源输出,对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部分车型中有绝缘监测功能,但该监测功能属于阈值判断型,即当检测到交流线束的任何一相线缆对车身绝缘强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值时就会停止对外交流电源输出,此方法不能了解线缆绝缘电阻具体值,不能快速定位故障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装置及方法,能实时了解交流线束对车体的绝缘电阻值,以及能快速定位故障点。
本发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装置,包括隔离电源模块、第一线性光耦、第二线性光耦、第一信号调理模块、第二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和DSP模块;
所述第一线性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1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2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一信号调理模块与AD转换模块电连接,第一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1接地;
所述第二线性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1电连接,第二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2电连接,第二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二信号调理模块与AD转换模块电连接,第二线性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经电阻R2接地;
所述AD转换模块与DSP模块连接;所述DSP模块与隔离电源模块的DC2电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交流线束的绝缘监测方法,采用如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绝缘监测装置,并将该绝缘监测装置连接在双向车载充电机的交流电源输出侧,即使第一线性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经交流线束L对车体绝缘电阻RL后接地,第二线性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经交流线束N对车体绝缘电阻RN后接地;DSP模块与双向车载充电机连接;其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双向车载充电机输出交流电能时,所述第一线性光耦实时监测交流线束L对车体绝缘电阻RL的阻值并发送给第一信号调理模块进行调理,第一信号调理模块将调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给AD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线性光耦实时监测交流线束N对车体绝缘电阻RN的阻值并发送给第二信号调理模块进行调理,第二信号调理模块将调理后的模拟信号发送给AD转换模块;
AD转换模块将调理后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并发送给DSP模块进行逻辑判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60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