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处理淬火液毒性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6069.7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3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发展;黄克鹏;王雁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C21D1/63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处理 淬火 毒性 试验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处理淬火液毒性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加热单元、淬火单元和淬火件回收单元,加热单元包括淬火件送入通道、带动淬火件在淬火件送入通道内移动的推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淬火件送入通道周围的加热装置,淬火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淬火液的淬火室、滑轨和淬火件夹持装置,淬火室上设置有注液口、排液口、排气口、淬火件送入口和淬火件送出口,滑轨一端连接在淬火件送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淬火室底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对多种不同淬火件和淬火液进行试验检测,实用性强,可以真实模拟淬火液的实际生产环境,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试验过程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及液体毒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淬火液毒性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淬火处理中淬火介质是实施淬火工艺过程的重要保证,对热处理后工件的质量影响很大。目前,水溶性聚合物淬火液是一种新型淬火剂,经过处理后的工件硬度高,耐冲击耐磨损,尤其是变形小,没有软点软带,表面没有氧化物,容易校直,加工后光洁度高。但是,淬火液在经过多次使用后,会产生老化、变质等现象,而且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因此需要对水溶性聚合物淬火液进行安全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现场采集液体和收集气体,然后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这种过程操作复杂、步骤繁琐,而且测试周期长、成本高。目前还没有一种相关试验装置用来检测淬火液在淬火过程中释放的毒气体、以及残留的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淬火液毒性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真实模拟淬火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环境,然后再对使用后的淬火液进行检测,解决目前的淬火液使用性能检测效率低、测试周期长、取样精度低、测试结果波动大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热处理淬火液毒性试验装置,包括加热单元、淬火单元和淬火件回收单元;
所述的加热单元包括淬火件送入通道、带动淬火件在淬火件送入通道内移动的推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淬火件送入通道周围的加热装置;
所述的淬火单元包括用于承载淬火液的淬火室、滑轨和淬火件夹持装置,所述的淬火室上设置有注液口、排液口、排气口、淬火件送入口和淬火件送出口;所述的滑轨一端连接在淬火件送入口处,另一端位于淬火室底部;
所述的淬火件送入通道一端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的淬火室上的淬火件送入口连通;
所述的淬火件送出口通过淬火件送出通道与淬火件回收单元连接;
所述的淬火件送入通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的淬火件送出通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具体的,所述的推送装置设置在加热室中;所述的推送装置包括推送头、推送杆、电机和电机底座,所述的电机底座设置在与淬火件送入通道端部并密封淬火件送入通道,所述的推送杆一端连接在电机上,推送杆另一端连接推送头;所述的推送头为U型槽结构,U型槽的形状与淬火件的外部形状匹配;所述的淬火件送入通道为管件,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的管件插接在加热装置的环内,所述的加热装置的外壁固定在加热室内。
具体的,所述的淬火件夹持装置为机械臂结构,淬火件夹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旋转部、伸缩部和抓手,所述的旋转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伸缩部转动,所述的伸缩部设置为弹簧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阀门为沿淬火件送入方向开启的单向开启阀门,所述的淬火件送入通道上设置有门框支架,所述的门框支架上设置有密封门,所述的密封门可沿着门框支架边缘转动,所述的密封门与提升电机连接,所述的提升电机为步进电机,通过设置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时间间隔来控制密封门的自动开启;
所述的第二阀门为沿淬火件送出方向开启的单向开启阀门,第二阀门的结构与第一阀门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6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