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升前排座椅鞭打试验性能的应用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17586.6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彦淞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陈巍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盒 头枕 后盖 前盖 前排座椅 试验性能 应用装置 紧固 焊接 靠背骨架 头枕骨架 新型塑料 测试 试验 溃缩 汽车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前排座椅鞭打试验性能的应用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头枕吸能盒前盖、头枕吸能盒后盖、背部吸能盒后盖、背部吸能盒前盖;所述头枕吸能盒前盖和头枕吸能盒后盖相焊接形成头枕吸能盒,所述头枕吸能盒紧固在所述头枕骨架上;所述背部吸能盒后盖和背部吸能盒前盖相焊接形成背部吸能盒,所述背部吸能盒紧固在所述靠背骨架上。汽车前排座椅增加本发明的新型塑料吸能盒装置进行鞭打试验,并且按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溃缩力值调整,就能够较好地满足2018版C‑NCAP鞭打试验各项高性能的目标值要求,理论上可以做到获得满分5分,即使在批量生产存在一致性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得分也会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前排座椅鞭打试验性能的应用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018版C-NCAP更新了对汽车座椅鞭打性能的要求,相对于2015版的主要差异是:追尾碰撞速度从16km/h提高到20km/h,碰撞动能提高了63%;C-NCAP分值从4分提高到5分。当前,各大主机厂对座椅的鞭打性能越来越重视,为了追求整车达到C-NCAP 5星及5星+,有必要在鞭打性能上获得高分。
当前提升座椅鞭打试验性能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座椅靠背骨架强度,减小靠背动态张角;
2)增加座椅靠背顶管的高度;
3)加大靠背顶管与人体的距离,增加缓冲距离;
4)增加头枕骨架顶端的高度;
5)加强座椅头枕骨架强度,包括增加头枕骨架材料强度、增加头枕骨架直径,加强头枕导管的焊接强度等;
6)增加头枕骨架与头部的贴合长度;
7)头枕骨架与头部贴合的顶端向前倾斜;
8)采用主动式安全头枕,在追尾碰撞发生时头枕向前弹出支撑头部;
9)减小头枕至人体头部的距离;
10)减小头枕前表面至头枕骨架的距离;
11)增加头枕发泡的硬度。
以上措施具有如下不足:
上述第1条至第7条措施存在的缺点是:需要改变座椅骨架的现有结构。各主要座椅供应商的骨架普遍已经平台化,已经完成大量的法规及安全性能试验,如果更改座椅骨架本体结构,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大量的性能试验和验证,座椅系统投资费用较高,整车开发周期延长。
上述第8条措施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主动式安全头枕成本较高,当前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销量比例更大的经济型车不常采用。
上述第9条至第11条措施存在的主要缺点是:人体乘坐的舒适性降低,用户不愿意接受。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方便,效果明显,可以在现有的各种前排座椅骨架平台上普遍推广应用本发明的头枕吸能盒及背部吸能盒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前排座椅鞭打试验性能的应用装置,包括:碰撞假人头部、头枕吸能盒前盖、头枕发泡面料、头枕骨架、头枕吸能盒后盖、背部吸能盒后盖、座椅靠背上端发泡面料、靠背骨架、背部吸能盒前盖和碰撞假人背部;所述头枕吸能盒前盖和头枕吸能盒后盖焊接形成头枕吸能盒,所述头枕吸能盒紧固在所述头枕骨架上,且其外侧套接所述头枕发泡面料形成头枕总成,所述头枕吸能盒的位置与所述碰撞假人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背部吸能盒后盖和背部吸能盒前盖相拼合形成背部吸能盒,所述背部吸能盒紧固在所述靠背骨架上,且其外侧套接所述座椅靠背上端发泡面料形成靠背总成,所述靠背吸能盒的位置与所述碰撞假人背部位置相对应;所述头枕总成,插接在下部的靠背总成上,形成的前排座椅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彦淞,未经王彦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7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