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8907.4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5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陈慧;李萍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D06M15/01;D06M13/00;D06M15/00;D06M15/03;D06M11/5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紫外线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抗菌防紫外线面料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聚酯切片100份、椰壳纤维5份~15份、纳米氧化锌1.8份~3.6份、纳米氧化钛0.6份~1.8份、竹炭粉0.9份~2.6份、硅烷偶联剂0.1份~0.6份、壳聚糖0.1份~0.5份、聚乙二醇0.1份~0.5份、桉叶油0.8份~2.4份。本发明制备的抗菌防紫外线面料的抗菌性强,对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好,在经过多次水洗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抗菌防紫外线性能,使用寿命长,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工艺易实现工厂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使用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日益增多,致使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球的紫外线量急剧增加,由紫外线而引发的健康危害也愈发严重。研究表面,紫外线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深度伤害遗传因子,导致皮肤癌、白内障、色斑癌的发病率增加等危害。为此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防晒霜和抗紫外线化妆品,但该产品的防护能力和作用时间有限,并且产品中含有的各种重金属会在人体积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人们把更多的研究放到防紫外线纺织品上面,研制具有防紫外线的遮阳伞、窗帘、帽子等。
中国专利CN103710778A公开了一种皮芯型天然抗菌保健、防紫外线聚丙烯纤维,包括芯层和皮层,且芯层被皮层完全包裹不外露,皮层的组分为聚丙烯,芯层的组分为植物提取物与聚丙烯的混合物,植物提取物重量占芯层组分总重量的35~65%,聚丙烯重量占芯层组分总重量的35~65%,皮层组分与芯层组分的重量比为70~35:30~65,植物提取物是由青梅枝叶粉、石榴籽粉和乳木果油混合而成。该专利通过在对聚丙烯造粒的过程中加入植物提取物,达到抗菌防紫外线的效果,但是该专利中植物提取物在高温造粒过程中会造成功能的损失,致使抗菌、防紫外线的效果不佳。
中国专利CN103966694A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抗菌芦荟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可塑性淀粉、芦荟纤维、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纳米碳酸钙、红豆杉纤维、榨蚕丝、维生素C、钛白粉、芦荟原液、红花、纺丝助剂。该专利通过添加钛白粉、维生素C、榨蚕丝使面料具有抗紫外线的功效,但是该专利制备的抗紫外线面料的抗水洗效果不佳,洗涤几次后维生素C和钛白粉会流失,防紫外线效果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菌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防紫外线面料,制备抗菌防紫外线面料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聚酯切片100份、椰壳纤维5份~15份、纳米氧化锌1.8份~3.6份、纳米氧化钛0.6份~1.8份、竹炭粉0.9份~2.6份、硅烷偶联剂0.1份~0.6份、壳聚糖0.1份~0.5份、聚乙二醇0.1份~0.5份、桉叶油0.8份~2.4份。其中,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钛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既是一种性能较好的紫外线屏蔽剂,也是一种抗菌能力强、抗菌范围广的抗菌剂,将两者以特定的比例混合作为紫外线屏蔽剂其性能优于单一组分,加入聚酯切片中可提高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以及对细菌的抵抗作用,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特点;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无机粒子在聚酯切片中的分散性,减少粒子的团聚现象,使加入的无机粒子不会影响聚酯切片的正常纺丝工艺;桉叶油不仅具有润滑的作用,还作为植物抗菌剂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效果。
进一步的,聚酯切片为特性粘度在0.5dL/g~0.7dL/g的碱溶性聚酯切片。
进一步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在20nm~50nm。其中,随着纳米氧化锌粒径的降低,对紫外线的屏蔽效果越好。
进一步的,制备抗菌防紫外线面料的原料按其重量份包括:聚酯切片100份、椰壳纤维10份、纳米氧化锌2.7份、纳米氧化钛1.2份、竹炭粉1.8份、硅烷偶联剂0.35份、壳聚糖0.3份、聚乙二醇0.3份、桉叶油1.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8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