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身大机动靶机以及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1441.3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辉;陈挺飞;王磊;孙丽君;陈国峰;李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J9/08 | 分类号: | F41J9/08;F41A33/00;G05D1/10;G05D1/08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024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身 机身 垂尾 飞行性能 匹配度 过载 机翼 进气道 动力学模型 无人飞行器 准确度 高置信度 控制系统 稳定控制 组合控制 侧滑角 大过载 攻角 机腹 飞行 | ||
1.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系统辨识方式确认高准确度、高置信度的动力学模型;
S2:采用过载和姿态组合控制,确保大过载的稳定控制飞行;
S3:控制系统使用过载、速度、攻角以及侧滑角,确保过载、机动飞行的安全;
隐身大机动靶机包括机身(100)、机翼(101)、垂尾(102)、平尾(103)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100)的机腹下方的“蚌式”进气道(104);
所述机翼(101)设置于所述机身(100)的中部,所述机翼(101)位于所述机身(100)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垂尾(102)和所述平尾(103)设置于所述机身(100)的尾部;
所述机翼(101)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40°-50°,前缘扭转角的角度范围为1°-5°,展弦比设置为中等,所述机翼(101)同时设置为典型非对称带弯度高速翼型的后掠式下单翼,左右所述机翼(101)中部后缘设有副翼;
所述平尾(103)设置为带升降舵形式,所述平尾(103)具有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40°-50°、中等展弦比以及对称翼型;
所述垂尾(102)设置为不带方向舵形式,所述垂尾(102)具有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35°~45°、中等展弦比以及对称翼型;
所述机身(100)上设置突出物,所述突出物均内置于所述机身(100);
所述机身(100)表面均采用锯齿形口对接和/或无缝对接;
所述“蚌式”进气道(104)采用隐身材料制成;
所述机翼(101)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5°,所述机翼(101)的前缘扭转角的角度为2°;
所述平尾(103)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5°,所述垂尾(102)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0°;
还包括排气道,所述“蚌式”进气道(104)与所述排气道设置为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同时通过系统辨识方式确认高准确度、高置信度的飞行包线所需状态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同时控制所述隐身大机动靶机的过载、速度、攻角、侧滑角以及高度,以确保过载、机动飞行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4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