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身大机动靶机以及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1441.3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辉;陈挺飞;王磊;孙丽君;陈国峰;李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J9/08 | 分类号: | F41J9/08;F41A33/00;G05D1/10;G05D1/08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024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身 机身 垂尾 飞行性能 匹配度 过载 机翼 进气道 动力学模型 无人飞行器 准确度 高置信度 控制系统 稳定控制 组合控制 侧滑角 大过载 攻角 机腹 飞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以及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靶机隐身特性差以及靶机隐身设计与飞行性能的综合匹配度不高的技术问题。该隐身大机动靶机包括机身、机翼、垂尾、平尾以及设置于机身的机腹下方的“蚌式”进气道,机翼设置于机身的中部,属于下单翼布局,垂尾和平尾设置于机身的尾部;该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确认高准确度、高置信度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过载和姿态组合控制,确保大过载的稳定控制飞行;控制系统使用过载、速度、攻角以及侧滑角。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靶机隐身特性差的问题,并能解决靶机隐身设计与飞行性能的综合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以及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向“非接触”方向转化,故增强无人机的隐身性能成为各国军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无人机的隐身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适用于战斗机的隐身材料的不断出现和隐身技术的不断完善,无人机的隐身性能将得到加强和提高。对于作战飞机,最重要的隐身技术还是雷达隐身技术,隐身性已成为第四代战斗机的重要指标,美国的F-22“猛禽”、俄罗斯S-37“金雕”等都具有高隐身性能。如F-22雷达截面0.01~0.1平方米,F-117的隐身特性更是突出,其雷达散射面积仅为0.001~0.01平方米。美国X系列无人机在设计阶段已经把隐身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大机动方面,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已经生产BQM系列靶机,过载从6g~8g,且产量已经超越10000架,大量用于防空导弹以及地/舰空导弹和高炮等防空武器系统训练。
国内靶机长时间以来停留在二代战机技术指标水平,在隐身方面基本空白,红外特性和雷达特性也以非隐身战机为模拟对象,往往在靶机内部安装角反射器和红外增强器,以增强其雷达散射及红外特性。近两年来国内研发的小RCS靶机其雷达散射面积在0.1平方米量级。国内靶机的过载能力徘徊在4~5g。目前国内靶机的种类还比较少,性能上较国外也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随着航空武器的不断进步,现有靶机性能很难满足科研、军事训练等指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靶机隐身特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包括机身、机翼、垂尾、平尾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机腹下方的“蚌式”进气道,其中:所述机翼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机翼位于所述机身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垂尾和所述平尾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尾部;
所述机翼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40°~50°,前缘扭转角的角度范围为1°~5°,展弦比设置为中等,所述机翼同时设置为典型非对称带弯度高速翼型的后掠式下单翼,左右所述机翼中部后缘设有副翼;
所述平尾设置为带升降舵形式,其具有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40°~50°、中等展弦比以对称翼型;所述垂尾设置为不带方向舵形式,其具有前缘后掠角的角度范围为35°~45°、中等展弦比以及对称翼型。
优选地,所述机翼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5°,所述机翼的前缘扭转角的角度为2°。
优选地,所述平尾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5°,所述垂尾的前缘后掠角的角度为40°。
优选地,还包括排气道,所述“蚌式”进气道与所述排气道设置为一体化。
优选地,所述机身上设置突出物,所述突出物均内置于所述机身。
优选地,所述机身表面均采用锯齿形口对接和/或无缝对接。
优选地,所述“蚌式”进气道采用隐身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隐身大机动靶机,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