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3695.9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2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姚长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2K7/00 | 分类号: | F02K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筒 缸筒端口 航空发动机 进气管 涡轮喷气发动机 缸筒内壁 螺旋叶片 螺旋槽 吸气式 进气口 推重比 大推力发动机 切线 驱动 内部设置 一端连接 排气口 喷油孔 引燃器 槽体 内壁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驱动方法,包括: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所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缸筒,所述缸筒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缸筒端口A,所述缸筒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缸筒端口B,所述缸筒端口B的直径大于所述缸筒端口A的直径,所述进气口靠近缸筒端口A,所述进气管位于其所在缸筒的横截面的切线上,所述缸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的槽体为螺旋槽,各所述螺旋槽所在的缸筒内壁上开设有若干喷油孔,所述缸筒内部设置有引燃器。本发明的目是对传统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低,大推力发动机自身重量大等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动机的推重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推重比,即发动机所产生推力与发动机本身的重量比,比值越大发动机的动力性越好。因此,推重比是衡量发动机实际性能的指标。
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普遍存在推重比低的问题,推力小的发动机无法满足大型航空器的需求,大功率的发动机又由于发动机自身重量较大,推动发动机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动能,从而导致动能的浪费,不能推送重量过大的航空器。然而对于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在动能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发动机本身的质量。
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驱动方法,该发动机能够增加发动机的推重比,使发动机在推力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推动重量更大的航空器运行;并且该发动机的自身重量较轻,能够在达到较大动能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较轻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驱动方法,目的是对传统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低,大功率发动机自身重量大等问题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旋吸气式航空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所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缸筒,所述缸筒与进气管的连接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使进气管的内腔与缸筒的内腔相通,所述缸筒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缸筒端口A,所述缸筒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缸筒端口B,所述缸筒端口B的直径大于所述缸筒端口A的直径,所述进气口靠近缸筒端口A,所述缸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从缸筒端口A所在端面向缸筒端口B旋入的旋向与气体进入缸筒时的流向在缸筒端口A方向上所呈的旋向相同,所述螺旋叶片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的槽体为螺旋槽,各所述螺旋槽所在的缸筒内壁上开设有若干喷油孔,所述缸筒内部设置有引燃器。
作为优选,所述缸筒的内腔为中间粗两边细的柱状体,其横截面直径从中部的直径最大处分别向两边均匀过度,其中,靠近缸筒端口A一侧的锥度大于靠近缸筒端口B一侧的锥度。
作为优选,安装于缸筒端口A至缸筒内腔中横截面最大处之间的各螺旋叶片的螺距相等,安装于缸筒内腔中横截面最大处至缸筒端口B之间的螺旋叶片的螺距大于安装于缸筒端口A至缸筒内腔中横截面最大处之间的各螺旋叶片的螺距,且越靠近缸筒端口B,螺旋叶片的螺距越大。
作为优选,各所述喷油孔位于螺距相等的螺旋槽上。
作为优选,所述缸筒的内部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为中间粗两边细的柱状体,其横截面直径从中部的直径最大处分别向两边均匀过度,所述分流块的中轴线与缸筒的中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块中直径最大的部分的外表面连接于排列在距离缸筒端口A最远的等螺距的螺旋叶片的螺旋内圈上,且所述分流块中直径最大的部分能够将螺旋叶片内圈所形成的通道封死。
作为优选,最靠近缸筒端口B的螺旋叶片与缸筒端口B之间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为直线条状,其直线延伸的方向与缸筒的中轴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3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