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交叉作业环境下的运料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25011.9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石重庆;杨宏刚;刘奥林;白小雪;布强;李海鹏;王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721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交叉 作业 环境 操作 平台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交叉作业环境下的运料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风亭基坑内的第一临时立柱上施作第一主楞支座;在换乘通道基坑内一侧成排布置的第二临时立柱上施作第二主楞支座,另一侧的顶部预埋吊钩;
S2:转料平台搭建
S21:在相邻第一临时立柱之间设置第一主楞,第一主楞的两端架设在对应的第一主楞支座上并与立柱焊接固定,第一主楞分为现浇于风亭基坑内抗拔桩与第一临时立柱间的混凝土梁主楞,以及连接于其余第一临时立柱的工字钢主楞;
S22:在第一主楞上设置第一次楞,第一次楞采用22号槽钢,槽口向下布置,槽钢摆放中心间距300mm,第一次楞与第一主楞连接处焊接固定,焊缝厚度大于等于12mm;
S23:在第一次楞上设置第一小次楞,第一小次楞采用12号槽钢,槽口向下布置,槽钢摆放方向与第一次楞摆放方向垂直,第一小次楞摆放中心间距300mm,与第一次楞接触面点焊固定,焊点按隔一焊一的形式布置;
S24:在第一小次楞上铺设第一面板,第一面板采用花纹钢板拼接,钢板长边尽量摆放到第一小次楞中部并与第一小次楞点焊连接,焊点间距小于等于600mm,相邻钢板接缝错开,拼缝错开距离大于等于1000mm;
S3:运料通道搭建
S31:第二主楞安装
换乘通道基坑内一侧主楞安装:在相邻第二临时立柱之间设置第二主楞,第二主楞的两端架设在对应的第二主楞支座上并焊接固定,第二主楞为工字钢主楞;
换乘通道基坑内另一侧主楞安装:第二主楞采用钢丝绳悬吊于通道顶部预埋吊钩处,利用倒链将主楞调至相应位置后,安装钢丝绳,确保预埋吊钩两侧钢丝绳对撑,接头侧钢丝绳搭接不小于60mm,绳卡不少于3个;
S32:在两侧的第二主楞之间架设第二次楞,第二次楞采用32a号槽钢,槽口水平向下,交替横搭于第二主楞上,水平安装间距为1000mm,与第二主楞焊接连接,焊条采用E43系列,焊缝厚度为12mm;
S33:在第二次楞上设置第二小次楞,第二小次楞采用22a号槽钢,槽口向下布置,摆放方向与第二次楞垂直,安装中心间距为300mm,相邻第二小次楞接头错开布置,错开长度不小于1000mm,第二小次楞与第二次楞焊接固定,焊条采用E43系列,焊缝厚度为8mm;
S34:在第二小次楞上铺设第二面板,第二面板采用花纹钢板拼接,钢板长边尽量摆放到第二小次楞中部并与第二小次楞点焊连接,焊点间距小于等于600mm,相邻钢板接缝错开,拼缝错开距离大于等于10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楞支座的宽度、长度不小于500mm,高度不小于300mm,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上层配筋304为5C28,下层配筋306为5C28,箍筋305为C12@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主楞的截面尺寸为600×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上层配筋501为6C28,下部配筋503为6C28,箍筋502为C1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中南大学,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50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