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4070.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6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夏平安;李文婷;董庆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00 | 分类号: | G01P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张继巍 |
地址: | 43005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感器 计算 车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的方法,若四个车轮均处于制动抱死状态,则ECU输出车速=0km/h、且车速信号无效;若至少有一个车轮没有制动抱死,则车轮车速=没有制动抱死车轮的轮速传感器轮速之和的平均值‑若四个车轮均处于驱动打滑状态,则ECU输出车速=0km/h、且车速信号无效;若至少有一个车轮没有打滑,则车轮车速=没有驱动打滑车轮的轮速传感器轮速之和的平均值。依据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来计算车辆行驶速度,相比传统的车速传感器,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的车速具有可靠性更高、精度更高的优点;同时整车无需再安装传统的车速传感器,降低整车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车速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利用变速箱输出轴转速计算车速。计算公式为车速=转速(变速箱输出轴)/主减速器速比×轮胎滚动半径×2π。此计算方案在任意一个驱动轮打滑或制动抱死情况下,计算的车速完全不能反映真实的车速,比实际的车速偏大或偏小。例如在车辆停止不动,左后车轮打滑情况下,变速箱输出轴转速=300r/min,主减速器速比=5.3,轮胎滚动半径=0.67m,依据上述公式计算的车速=14.2km/h,严重错误。
另一种是利用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通用的计算方法为车速=(右前轮速传感器转速+右后传感器转速+左前轮速传感器转速+左后轮速传感器转速)×轮胎滚动半径×2π/4。此方案同样存在任意一个驱动轮打滑或制动抱死情况下,计算的车速完全不能反映真实的车速,比实际的车速偏大或偏小。例如在车辆停止不动,左后车轮打滑情况下,变速箱输出轴转速=300r/min,右前轮速传感器转速=0r/min,右后传感器转速=58r/min,左前轮速传感器转速=0r/min,左后轮速传感器转速=58r/min,轮胎滚动半径=0.67m,依据上述公式计算的车速=7.3km/h,严重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精度更高的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轮速传感器计算车速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初始化
ECU检测四个轮速传感器工作状态,若四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均正常,则执行步骤2);
2)ECU检测制动踏板是否踩下,若制动踏板踩下,则执行步骤3),若制动踏板未踩下,则执行步骤4);
3)ECU判断四个车轮是否制动抱死,若四个车轮均处于制动抱死状态,则ECU输出车速=0km/h、且车速信号无效;若至少有一个车轮没有制动抱死,则车轮车速=没有制动抱死车轮的轮速传感器轮速之和的平均值,即车速=车轮车速×车轮滚动半径,且车速信号有效;
4)ECU判断四个车轮是否打滑,若四个车轮均处于驱动打滑状态,则ECU输出车速=0km/h、且车速信号无效;若至少有一个车轮没有打滑,则车轮车速=没有驱动打滑车轮的轮速传感器轮速之和的平均值,即车速=车轮车速×车轮滚动半径,且车速信号有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若至少一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异常,则执行如下步骤:
若任意一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异常,则车轮转速=(驱动桥信号正常的轮速传感器轮速+对角的非驱动桥轮速传感器轮速)/2,即车速=车轮转速×车轮滚动半径,且车速信号有效;
若任意二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异常,则车轮转速=另外两个信号正常的轮速传感器轮速之和/2,即车速=车轮转速×车轮滚动半径,且车速信号有效;
若任意三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异常,则车轮转速=信号正常的轮速传感器的轮速,即车速=车轮转速×车轮滚动半径,且车速信号有效;
若四个轮速传感器信号均异常,则车速=0km/h,且车速信号无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4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