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减震机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4809.X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曲大为;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28 | 分类号: | B60R19/28;B60R19/18;B60R19/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连接杆 保险杠本体 汽车保险杠 插接固定 插接配合 缓冲减震 整体化 弹簧 成对设置 汽车机械 装配工具 后端面 卡块 松开 外壁 焊接 收缩 力量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减震机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保险杠本体,所述保险杠本体后端面左右侧分别整体化成对设置有安装板I和安装板II,所述安装板I间过渡插接配合有连接杆I,所述安装板II间过渡插接配合有连接杆II,所述安装板I和连接杆I以及安装板II和连接杆II均通过T形杆插接固定,所述安装板I和安装板II外壁均焊接有与T形杆整体化设置的弹簧I,进行安装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装配工具,操作者先用手将连接杆I两侧的T形杆向外拉动,再当连接杆I被推进两个安装板I之间时,自然松开T形杆依靠弹簧I的收缩力量使得两个T形杆末端的卡槽和卡块插接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减震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原来的汽车保险杠主要包括:保险杠外挡板和保险杠减震横梁,所述保险杠外挡板和保险杠减震横梁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与车身固定支架相连接。现有的汽车保险杠在发生轻微刮碰时会外挡板很容易被刮伤,刮伤后就需要重新喷漆甚至更换,即浪费时间又增加经济负担,而现有的汽车保险杠发生比较大的碰撞时,抗冲击能力薄弱,缓冲效果差,使用不安全。
对此,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186191.4提出汽车保险杠缓冲结构,包括车身固定支架和保险杠外挡板,在所述车身固定支架和保险杠外挡板之间设置有保险杠减震横梁,在所述保险杠减震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边,在所述连接边与车身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所述间隙一侧的连接边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前弹簧槽,在所述间隙另一侧的车身固定支架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前弹簧槽相互配合的后弹簧槽,固定螺栓从前往后依次穿过保险杠外挡板、连接边、前弹簧槽、间隙、后弹簧槽和车身固定支架与固定螺母相连接,在所述前弹簧槽和后弹簧槽内的固定螺栓上套设有吸能弹簧,所述吸能弹簧的一端与保险杠减震横梁相抵。
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缺陷:
1)不便于快速安装拆卸:位于前侧的保险杠本体在受到撞击后必然会导致变形,而上述方案中采用螺栓不便于进行快速安装拆卸,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工具进行安装,从而导致保险杠本体更换变得麻烦;
2)缓冲效果较差:上述方案中采用纵多弹簧去抵消缓冲车辆撞击力的效果,可是在车辆受到撞击的同时纵多弹簧会自然回缩,而后便会借助自有的回弹性去将所吸收的冲击力进行快速释放,从而虽然保护了自身车辆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对其他车辆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减震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减震机构,包括保险杠本体,所述保险杠本体后端面左右侧分别整体化成对设置有安装板I和安装板II,所述安装板I间过渡插接配合有连接杆I,所述安装板II间过渡插接配合有连接杆II,所述安装板I和连接杆I以及安装板II和连接杆II均通过T形杆插接固定,所述安装板I和安装板II外壁均焊接有与T形杆整体化设置的弹簧I,所述安装板I和连接杆I以及安装板II和连接杆II上均开设有与T形杆相匹配的插槽,所述连接杆I和连接杆II外壁均滑动套接有U形套,所述U形套内壁左右两侧均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还均整体化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连接杆I和连接杆II外壁左右两侧均整体化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U形套内底部均焊接有弹簧II,所述弹簧II自由端还分别焊接于连接杆I和连接杆II外底部,所述U形套底端间还共同设有底板。
此项设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4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