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7870.X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彭涛;苏建;于桂范;牛治慧;于桂波;邱雯婕;张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速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1/00 | 分类号: | G01L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25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舱 动态测试系统 微压 系统设计结构 终端输出设备 数据采集器 方便拆卸 风压检测 供电设备 接口模块 气压测试 准确检测 人工头 便携 耳部 挂架 机箱 座椅 紧凑 组装 测试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车辆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旨在克服车外风压检测设备不能满足车辆舱内气压测试现状的问题,所述的车辆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由测试人工头、机箱、座椅挂架、数据采集器、接口模块、终端输出设备和供电设备组成。该系统设计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方便拆卸组装,可实现车辆舱内驾乘人员耳部压力的便携快速、准确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舱内气压测试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及轨道车辆的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内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辆驾乘舒适性成为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成为车辆研发工程师十分关注并迫切提升的性能。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汽车开关门和高速行驶、轨道列车高速通过隧道,车舱内压力变化较大,会增强压耳感,对驾乘舒适性产生较大影响,达到一定幅值甚至会产生耳鸣等现象。随着车辆最大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车舱内压力变化也越来越受关注。车舱内压力与气密性密切相关,一般气密性好的车辆,车舱内压力变化相对较大,虽然改善了车内噪声,但也会造成压耳感,影响驾乘舒适性,两者产生矛盾。当前,国内车辆性能开发大多采用与国外产品强对标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极易实现目标明确,但考虑到国内外消费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单纯通过对标难以实现性能间的平衡,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目前车辆压力检测还主要关注车外风压,由于车外风压较大,并且安装环境和条件也有很大区别,用于检测车外风压的设备不能满足车辆舱内气压测试,导致不能准确方便的对车辆舱内压力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为满足当前车辆舱内微压动态测试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及轨道车辆的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车辆舱内气压,检测和评价静态关门和高速行驶过程中驾乘人员耳部压耳感和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辆舱内微压动态测试系统由测试人工头1、机箱2、座椅挂架3、数据采集器4、接口模块5、终端输出设备6和供电设备7组成。
测试人工头1底部面板与机箱2上部面板通过螺栓连接,机箱2与座椅挂架3相连,座椅挂架3挂靠在汽车头枕和座椅上,测试人工头1与数据采集器4相连,数据采集器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箱内,并通过接口模块5与终端输出设备6相连,整个系统由供电设备7供电。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测试人工头1由模拟头8、模拟左耳9和模拟右耳10组成;模拟头可描述头部基本轮廓外形;模拟左耳9和模拟右耳10为左、右对称结构;模拟左耳9由左耳耳廓11、左耳弯管12和左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3组成;模拟右耳10由右耳耳廓14、右耳弯管15和右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6组成;左耳弯管12和右耳弯管15分别与左耳耳廓11和右耳耳廓14固连,并与外界连通;左耳弯管12下端与左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3上端与通过螺栓连接,右耳弯管15下端与右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6上端与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3和右耳气体微压传感器16分别与数据采集器4相连;数据采集器4可实现测量压力的A/D转换,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接口模块5传输至终端输出设备6,接口模块5为多通道USB或BNC形式;终端输出设备6为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可实时同步记录、存储和显示车辆舱内任意时刻的压力数据。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椅挂架3为左、右对称结构,由一对座椅挂杆17、一对座椅下支臂18、一对上下调节滑杆19、一对前后调节滑杆20、一对座椅靠背支承脚21及一对机箱连接件22组成;座椅挂杆17上部弯钩挂靠座椅头枕,下部与上下调节滑杆19相连;座椅下支臂18上部与上下调节滑杆19相连,下部与前后调节滑杆20相连;座椅靠背支承脚21与前后调节滑杆20相连;机箱连接件22与上下调节滑杆19相连;机箱连接件22与上下调节滑杆19焊接固连,并且与机箱2通过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速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速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7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传感器组件
- 下一篇:取压器、取压装置以及压力测量设备、压差测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