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引导的连铸浇钢专用机械手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1926.9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进 |
主分类号: | B22D41/56 | 分类号: | B22D4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水口 连铸浇钢 下水口 钢包 钢厂 夹钳 机器人 牵引 长水口机械手 机械导向机构 大规模应用 机械手端部 六轴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专用机械手 摄像头 粉尘环境 驱动装置 适当部位 图像识别 自动开浇 坐标计算 机械手 无人化 引导的 智能化 专用的 把持 横臂 夹持 浇钢 铰链 改造 | ||
一种将连铸浇钢领域专用的长水口机械手进行少量改造的装置,在其横臂适当部位安装铰链和智能机器人连接,通过机器人的牵引,实现机械手端部夹钳的运动,使被牵引的长水口到达钢包底部,实现和下水口对中,实现无人化的钢包自动开浇。长水口和下水口的对中,既可以用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和坐标计算、定位,也可以采用机械导向机构的方式实现。当前普遍使用的机械手,一般通过端部夹钳把持长水口实现运动,这些功能由人力或简单驱动装置实现,不能实现自动浇钢操作。国外有些钢厂采用六轴机器人夹持长水口运动,但是对高温、粉尘环境的适应性差,尚没有大规模应用。本发明为传统钢厂连铸浇钢区域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领域
钢厂中连铸浇钢是重要的生产工序,必须使用机械手夹持长水口将钢水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将传统机械手进行少量改造,通过机器人实现机械手端部夹钳的精确运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机械手控制简陋、现代机器人恶劣工况适应性差的缺点,发挥了传统机械手坚固可靠和机器人智能灵活的优点,适合现有钢厂设备的改造实现智能化生产。
背景技术
连铸中间包浇钢是一项危险、繁重的体力劳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岗位招工困难。工人暴露在室外、靠近钢包受到高温烘烤、开浇时有钢水飞溅烫伤危险,有安全隐患。国外先进钢厂已经用六轴机器人操作长水口,实现了自动开浇。但是机器人的价格较高,在连铸浇钢高温、粉尘的作业环境下,故障多、维修保养费用也较高。大部分的现代化连铸机,长水口机械手实现了机电驱动装置代替人力操作,长期实践证明坚固可靠,但是难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操作。也有一部分钢厂仍靠人力搬动简易机械手,不仅费时费力,要实现自动开浇困难更大。本发明利用机器人的智能功能,带动传统机械手运动,实现自动化开浇,是钢厂利用原设备实现智能制造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目前连铸浇钢普遍使用的一种长水口机械手(3),将其进行少量改造,在它上面焊接一个铰链(2),附近安装一台智能机器人(1),改造后的机械手和机器人通过铰链连接。在浇钢平台附近安装一个或数个摄像头(4),摄像头的图像信号,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感知下水口(10)和长水口(12)的位置差异,反馈给机器人,机器人引导机械手运动,使长水口位于下水口的正下方,接着钢包下降,使下水口压紧长水口。若此时将钢包滑板打开,则钢水从钢包通过长水口流到中间包,实现自动浇钢。
本发明主要包括一个传统的机械手(3),一个从市场采购的机器人(1),一个铰链(2),以及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摄像头(4)、图像分析计算机等。机器人带动机械手运动,特别是水平面上前后、左右的运动。其他维度的运动,可以采用机器人和机械手既有的驱动装置联动来实现。机械手和机器人、摄像头等装置,可以设置在连铸浇钢区域合适的地方,视空间位置和操作方便等因素而定,不限于图中示意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机器人引导的连铸浇钢专用机械手,用于连铸浇钢领域,(1)为市场采购的机器人(一般为6轴),(2)为铰链,(3)机械手(目前各钢厂普遍采用,具有各种型式),(4)摄像头(图像传给中控室屏幕和分析计算机),(5)为中间包,(6)为机械手安装底座,(7)为中间包车,(8)为地面,(9)为钢包,(10)为下水口,(11) 为夹钳,(12)为长水口,(13)为安装在另一侧的机械手。(A)为倾翻运动,(B)为左右旋转运动,(C)为前后运动,(D)为上下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传统的机械手上适当位置,焊接一个特殊的铰链。在附近安装一个机器人,将机器人前端通过铰链和机械手连接。在靠近长水口的附近位置,安装摄像头,图像传输到计算机分析,机器人带动机械手将长水口运动到下水口正下方。将钢包下降,使下水口压紧长水口。若将打开钢包滑板,则钢水从钢包注入到中间包,实现无人化自动开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进,未经杨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1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