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荧光检测器件及荧光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6430.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8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威;李培武;许琳;李广华;姜俊;张奇;张文;陈小媚;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体 偶联 桥联 荧光检测 荧光微球 硝酸纤维素膜 待测物 检测垫 检测线 试纸条 质控线 包被 衬板 检测灵敏度 特异性识别 中间连接层 从上到下 待检测物 横向设置 交叠连接 快速检测 检测物 结合物 吸水垫 样品垫 抗原 基垫 粘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荧光检测器件及荧光检测方法。荧光检测器件,其包括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和试纸条,所述的试纸条包括衬板,衬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横向设置质控线和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检测线,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可结合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结合物,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与不同待测物对应的各检测物抗原;所述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是利用桥联抗体作中间连接层得到的偶联有特异性识别各待检测物的抗体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本发明荧光检测器件提高了体系的检测灵敏度,可实现不同待测物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荧光检测器件及荧光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竞争反应是荧光检测器件的基本原理。免疫竞争反应是利用目标物与抗原竞争性结合抗体的反应,实现目标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试纸条检测技术主要是将待测物对应的抗原固定在检测线上,通过检测线上的抗原与样品提取液中的待测物竞争性结合微球上修饰的特异性抗体,再利用待测物含量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待测物的定量检测。然而该方法存在单抗用量大,灵敏度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荧光检测器件及荧光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荧光检测器件,其包括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和试纸条,所述的试纸条包括衬板,衬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横向设置质控线和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检测线,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可结合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的结合物,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与不同待测物对应的各检测物抗原;所述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是利用桥联抗体作中间连接层得到的偶联有特异性识别各待检测物的抗体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包括荧光微球、修饰在荧光微球表面的桥联抗体和与桥联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识别待检测物的鼠源性抗体如鼠源性单抗,所述的桥联抗体为抗鼠源性单抗的二抗如兔抗鼠二抗。特异性识别待检测物的鼠源性抗体主要通过桥联抗体偶联在荧光微球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上桥联抗体和特异性识别待检测物的抗体的摩尔比为(100-1000):1。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待检测物为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小分子或疟疾抗原;与待测物对应的特异性抗体为抗黄曲霉毒素M1、抗三聚氰胺抗体和抗疟疾抗原的抗体、所述的检测线上各检测物抗原的包被量为0.1-0.35μg/cm检测线。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检测线为两条,分别包被有黄曲霉毒素M1(AFM1)抗原和三聚氰胺(MEL)抗原。
按上述方案,所述桥联抗体偶联荧光微球包埋的荧光基团为銪、镱等镧系元素。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试纸条包括有质控线,所述的质控线上包被有抗鼠源性单抗的二抗或鼠源性单抗,所述质控线上抗鼠源性单抗的二抗或鼠源性单抗的包被量为0.01-0.14μg/cm质控线。
按上述方案,所述荧光微球的粒径为500nm-1μm,具体可选择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荧光微球包埋有荧光基团,表面修饰有羧基,具体地,所述的荧光微球通过表面羧基和桥联抗体的氨基共价结合,得到微球-桥联抗体偶联物;再加入特异性识别检测物的抗体,桥联抗体和特异性识别检测物的抗体结合,获得荧光微球-桥联抗体-特异性抗体偶联物荧光微球,即实现特异性抗体在微球上的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肺癌的双通道呼气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植物免疫诱抗剂的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