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8995.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32 | 分类号: | C04B35/532;H01M4/38;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负极材料 电极接头 针状焦 制备 添加料 粘接料 底料 基材 沥青 重量百分比 抗热震性 石墨负极 自润滑性 电阻 粉料 配方 破碎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包括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所述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配方主要由基材底料、粘接料和添加料组成,所述基材底料为针状焦,所述粘接料为沥青,所述添加料为石墨负极粉料,所述针状焦、沥青和石墨负极材料三者之间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0~70%、20~30%和10%~15%,且所述针状焦为锻后的针状焦原材料,所述针状焦原材料由机械进行破碎。该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通过添加石墨负极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接头料的体积密度、自润滑性、降低电阻,同时提高产品的抗热震性,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掉炉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极接头是石墨电极使用过程中连接两支电极保证电极连续使用的重要部件,由于电极接头截面积相对电极本体要小,只占本体的35%左右,因此,通过的电流密度要大得多,承受的弯曲应力要大得多,接头区温度也高;为使电极接头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电极接头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抗折强度要高于本体,电阻率要低,热膨胀系数低,同时要求电极接头结构要均匀,内部微细裂纹要少,以减少应力释放点;
现有的设备为保证电极接头的质量,在生产电极接头时必须添加一点比例的优质针状焦,用来提高电极接头的抗折强度、降电阻率和热膨胀系数;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求,单单通过针状焦的特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电极接头的电阻率、热膨胀系数等的要求,同时现有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还容易发生掉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包括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所述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配方主要由基材底料、粘接料和添加料组成,所述基材底料为针状焦,所述粘接料为沥青,所述添加料为石墨负极粉料。
优选的,所述针状焦、沥青和石墨负极材料三者之间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0~70%、20~30%和10%~15%,且所述针状焦为锻后的针状焦原材料。
优选的,所述针状焦原材料由机械进行破碎,并采用采用10目、80目、200目的筛子进行分级筛选,配制成粒度为2~10目占1~10份,80~180目占40~50份,小于200目占20~70份的粉料。
优选的,一种添加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极接头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锻后的针状焦粉料与沥青按照重量百分比的比例先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糊料;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糊料投入到混捏设备中进行混捏,并在混捏过程中按照比例不断加入石墨负极粉料,使石墨负极粉料在混捏设备中进行加热混捏,得到电极接头糊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电极接头糊料投入成型模具中,在压力机下经压制成型,得到成型后的电极接头生坯;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成型后的石墨电极接头生坯经过焙烧、浸渍、石墨化处理后,最后经机加工后,即得到电极接头制品。
优选的,针状焦原料进行破碎的机械为气流粉碎机。
优选的,步骤S2中,混捏设备为炭素混捏机,混捏时间为40~60分钟,混合糊料的初步混捏温度为110~150℃,加入石墨负极材料后升温至160~180℃。
优选的,步骤S3中,成型模具为螺杆挤压机,成型时电极接头糊料温度90~110℃,成型模具温度90~100℃。
优选的,步骤S4中,成型后的电极接头生坯焙烧包括一次焙烧、二次焙烧、三次焙烧或一次焙烧、二次焙烧或一次焙烧中的任一种,并每次焙烧后进行一次浸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8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孔隙不透性石墨的制备工艺